朱建祥,市人民法院民主法庭一名普通法官。他扎根基层,淡泊名利,廉洁为民,赢得了群众好评。
朱建祥,市人民法院民主法庭法官,今年59岁,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老朱。从1982年转业到地方,他,25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他,情系百姓,一心守天平。
百姓代言人
基层法庭审理的案件,大多是离婚、赡养、赔偿、邻里关系等。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老朱却本着为民办案的赤诚之心,啃下了一个个“难”字。
去年初,辖区内年近古稀的张老汉遇到了一件窝心事:中年丧妻的他独自将6个儿女拉扯大。如今,在老人最需要照顾时,儿女们却互相推诿,不履行赡养义务。无奈之下,老人将儿女告上了法庭。得悉此事,火暴脾气的大儿子认为父亲丢了小辈的脸面,扬言即使法院判决,也不会拿出分文。其他儿女虽相互指责,却不付诸实际行动。
老朱深知,农村的赡养纠纷应以和为贵,老人的晚年生活,不是一纸判决就能解决得了的。为此,他从宣传有关赡养方面的法律法规,到阐述家庭、伦理、亲情等人之常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儿女们终于认识到错误,签订了赡养协议。面对老朱的真心调解,张老汉感激涕零。
讲理,还须有法的威严。在老朱审理的一起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因感情不和判决离婚,小孩判给男方。但是,男方胡搅蛮缠,于判决后的第二天将小孩送到了老朱家。未成年人权益不容侵犯,老朱没有一推了之,一边妥善照顾好孩子;一边上门做男方的思想工作,严肃指出,这种行为于情、于理、于法都是不对的,将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经过几次上门做思想工作,男方终于想通了,心服口服地接回了儿子。
办案2000余件,没有出过一次差错。25年来,老朱已记不清在他的努力下,有多少个家庭破镜重圆,多少位老人重获天伦之乐,多少个怒目冷对的冤家握手言和。每每看到这些,老朱的心里感到了莫大的安慰。
淡泊名与利
同事对老朱有一句很到位的评价:他是18级台风吹不倒的。说的是他行得正,坐得稳。
案件当事人,有理的担心法官不公,没理的希望法官不正。所以总有一些人,暗中送礼求情,也有一些人出于对法官裁决的满意,事后送礼致谢。但不管怎样的意图,怎样的礼物,老朱都婉言拒绝。
今年5月,一起交通事故当事人通过老朱所在村的村干部找到他家,希望老朱在审理时“照顾照顾”。临走时,那人把带来的礼物连同一只红包留了下来。见此情形,老朱板了脸说:“秉公断案是我的职责,你别来这一套。”那人最后不得不把红包拿走了,但硬是把带来的酸奶留了下来,他说:“这又不值什么钱,不属于行贿吧?”但是第二天,老朱还是把酸奶还掉了。在老朱看来,当事人的一针一线都不能收。
这几年,找老朱送礼的人越来越少,不是因为他办的案件少或是别的原因,而是因为“给老朱送礼没门”早已在辖区传开。
25年来,老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但一次又一次的荣誉他又都谢绝了。他说:年轻人需要成长进步,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有人问老朱:你总把机会和荣誉让给别人,到底图个啥?“不图啥。我是党员,应该这么做。”老朱淡淡地说。期间,他有多次进市机关工作的机会,但是他都把机会让给了年轻人,宁愿自己呆在条件艰苦的基层。
老朱的妻子对他说:“都快退休的人了,别那么认真。”也有朋友对他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但是老朱很坦然地说:“当法官,要做得正,拿了这份工资,我已经很满足。我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范存娟 吴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