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栋粉墙黛瓦的楼房,环绕着一个偌大的中心绿地。宽敞的房间里,老人们或闲聊,或读报,或打纸牌,无不悠然自得。记者近日走进近海中心敬老院,感受了老人们的“乐园”生活。
老人说,要在这里住一辈子
新安镇的七旬孤寡老人袁启祥是个倔老头,独自生活了10多年,他觉得自己有能力一个人生活,每当民政助理来劝他去敬老院,他都断然拒绝。
今年元月,担负新安、向阳、近海三镇养老事务的近海中心敬老院开院,民政助理再次上门劝说,终于,袁启祥带着疑惑住进了近海敬老院,心里却寻思着住一天就回去。
柔软的床,宽敞的橱柜,房间还带卫生间,一切都是崭新的,袁启祥十分惊喜:“这不就是宾馆吗!”全天候的服务,可口的饭菜,功能齐全的娱乐场所,还有无微不至的关爱,袁启祥乐不思蜀了。没几天,他就“放”出话来:“我可不想回去了,要在这里住一辈子。”
据敬老院副院长宋国兴介绍,该院总投资487万元,院内设施在苏北属一流。目前,院内共有119名五保老人和6名寄养老人,五保老人在院内的一切费用都由民政部门供给。
服务员说,他们就像我们的父母
44岁的王水玉是敬老院9名服务员中的一个,她手脚麻利,心地善良。老人们都喜欢叫她“丫头”。“看到他们,总想起自己的父母,一样的老人,他们同样有权利享受生活。尤其是那些年老体弱的,身体羸弱、生活不便,就觉着要对他们更加好一点。”王水玉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70多岁的盛秀兰患有严重的青光眼,几乎失明,入院后她便成了王水玉又一名重点服务对象。每天端饭端菜,帮助洗澡,洗衣服。到了夏天,细心的王水玉在临睡前总要在盛秀兰的床前放上痰盂,还要点上蚊香,并把蚊帐塞紧,就是担心老人半夜起身后蚊帐塞不严实。
在敬老院,服务员的工作是24小时的,两人一班,负责一个楼道,日夜轮流。院内残疾和智障的老人有65名,其余大多数都患有各种疾病。“就像家里住着患病的父母,我晚上不会睡得很沉。”王水玉说,半夜只要楼道里有什么声响,她总能立即醒来查看。其实不仅仅是王水玉,敬老院的服务员都是经过严格面试才录用的,较强的护理能力和良好的爱老品德是他们的共性。
管理员说,这里就是一个大家庭
敬老院有3名管理员,上任后就把自己的“小家”放在一旁,融入了这个“大家”。每逢过节,他们就得忙着为老人们张罗,普通家庭怎么过的,这个“大家”也一样不少。大年三十,全院张灯结彩,100多号人就聚在一起烀糕、蒸馒头、做圆子,吃完团圆饭,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老人们个个乐开怀。院办公室内还有张生日表,上面记载着每位老人的生日。每逢生日当天的早晨,老人会吃到服务员端来的一碗热乎乎的水煮蛋,中午还有加菜,寿面更是少不了的。
怡人的环境和融洽的氛围,让老人们感觉心情舒畅。从敬老院每月登记的老人健康档案上看,平均体重有了明显上升。负责医护工作的张彩虹笑着说,现在她的工作频率比刚开院时期慢了不少,老人们的小毛小病少多了。“我们这里就是一个100多人组成的大家庭,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院长顾健英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