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年,坚守技侦一线
时间:2007-07-11 A+   A- 举报

1980年8月,施元平从警校毕业分配到市公安局工作。28年来,他先后受到各级嘉奖5次,去年被省公安厅表彰为“刑侦行家”,享受每月300元津贴,这是南通市唯一获此荣誉的痕迹鉴定民警。

“他是一个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让人放心的人”,领导如是说。

“干公安工作苦,干刑警更苦,干技侦最苦”,在公安机关这是一条“定律”。而技术人员的分析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案件的定性和侦查方向,因此,技术民警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

启东刑侦史上首例零口供枪决案是由施元平主办的。1998年,我市发生一起恶性强奸抢劫案,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奸污了一名18岁的少女,还抢走了1.8万元现金。接警后,施元平立即和同事们赶赴现场,经过缜密勘查,在窗户和推拉门上提取到5枚指纹,其中留在推拉门正反面的2枚指纹完全一致,初步断定是犯罪分子所留。这一发现令大家为之一振,当时还没有指纹自动比对系统。市公安局立即向全国各地警方发出3000多份协查通报,不久,山东枣庄警方传来消息,一名叫阎业发的人与现场所留指纹吻合,有作案嫌疑,但押解至启东的阎业发却矢口否认来过启东。案情一度陷入僵局,但施元平不气馁,经过现场比对,他断定5枚指纹完全吻合,又通过外围调查,阎业发来启东卖过苹果。这一有力证据最后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在罪犯零口供的情况进行公正判决。

2004年6月17日,我市天汾镇发生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施元平不顾环境恶劣,有条不紊地开展勘查,死者颈项上的勒痕说明死者自缢身亡,但在死者上吊的房梁上却发现积满了灰尘,没有丝毫绳印。施元平果断作出了“这不是第一现场”的结论,在场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死者家属当即提出异议。施元平把作出结论的依据向侦查民警作了详细解释,侦查民警据此对死者家属反复进行法制教育和耐心开导,死者家属终于道出了事实真相。原来死者家乡的风俗认为自缢过的房子是不吉利的,当发现死者自缢于其兄租住的房中时,怕房东有意见引发纠纷,就悄悄把尸体移至死者租住的集体房屋中才报警。

“他是队里出现场最多的老黄牛”,同事如是说。

28年来,他在技术岗位上辛勤耕耘,星转斗移,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已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年过半百的技术权威。如今,与他共事的人都是小他一辈的年轻人,但他从不倚老卖老,对年轻技术员的求教总是耐心解答,悉心指导;他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每逢重案要案他总是冲锋在前、挺在一线,是队里出现场最多的老黄牛;对评先奖优,他总是设法推让,让给年轻民警。他对事业的执着精神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感动激励着年轻的同志们。

去年11月份至今年6月份间,汇龙镇居民小区连续发生40多起“黄昏闯”案件,涉案总价值50多万元。但狡猾的犯罪分子戴手套作案,且不断更换鞋子,现场取到了3种不同鞋型的足迹。施元平大胆得出结论:该系列案件为同一人所为,犯罪分子身高1.72米左右,25~35岁之间,经常穿着高档运动鞋。这份画像为侦察员提供了破案线索,使犯罪嫌疑人尽快落网。

28年里,施元平已勘查各类现场5000余起,出具鉴定书500余份,利用痕迹直接破案400余起。

“他是一个为了工作可以不顾家的人”,家人如是说。

为了工作,施元平自己已经记不清加了多少班,从2005年和2006年的考勤表上可以看到,施元平两年里共计加班400多夜2400多小时,相当于两年干了三年的活,显然他对家庭的照顾就比别人少了许多。

2004年秋季,施元平老父亲病重,作为唯一的儿子,理应在床前尽孝,但考虑到队中人手紧张,施元平说服了家人,瞒着同事继续上班,到下班后才急匆匆赶回乡下探望父亲,一天正在勘查现场的施元平接到妻子的电话:“爸爸想见你……”,施元平强忍悲痛,坚持看完现场后直赶家中,但父亲已抱憾而去。

作为一名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不能说没有一点社会关系,但施元平从不愿利用关系谋取个人私利。妻子下岗、儿子大学毕业,都希望他托关系找份工作,但他说服了妻子。至今儿子仍耿耿于怀,对父亲的评价是:“他是一个为了工作可以不顾家的人”。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一些和施元平一同参加工作的同志以各种理由纷纷调离了技术中队,许多同志得到了提拔,可施元平却在刑事技术岗位上乐此不疲。28年来他没有向组织提过一次个人要求,兢兢业业,勤奋工作,没有发生过一次差错。用他朴实的话说:“我是干技术出身的,干这个我在行,只有爱一行、钻一行才能干好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