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把滩涂变成金
时间:2007-06-22 A+   A- 举报

——记黄海滩涂开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邦祥

  6月18日下午,一辆辆满载着油菜籽的货车徐徐开出东海镇兴旺村,村民的脸上绽放着笑容。“这是顾老总做的一件大好事呵。”村民们充满感激地说。今年,黄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邦祥通过省农业部门引进了优质油菜种,亩产大大高于普通品种,公司以每斤2.1元的价格包收,村民们自然格外高兴。

  从昔日的一名鱼塘负责人到今天拥有近2000万元固定资产的滩涂开发公司董事长,顾邦祥在黄海滩涂上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滩涂开发富百姓

    顾邦祥的意识总能先人一步。在上世纪70年代,时任东海乡盐水鱼塘负责人的他就寻思着这种品种单一、产量不高的企业经营方式不能长久,于是开始上船捕捞。80年代,他与当时渔业大队5名班子成员一起,肩挑担扛,花11个半月时间建起了黄海边上第一个150吨级的冷库。90年代中期,面对狂捕滥捞造成的资源枯竭现状,顾邦祥又转向滩涂开发,成立黄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与民工们一起赶着老牛车,开着翻土机通宵达旦地围垦荒滩,凭着一股坚持不懈的劲头,在滩涂上筑起了一条长11.5公里的长堤,匡围滩涂10240亩,成为当时全省境内规模最大的乡级围垦工程。

  前几年企业改制后,顾邦祥筹划第二轮的滩涂围堰开发,作为工程总指挥的他再一次在工地上安营扎寨。2003年9月,再次复发的病毒性心肌炎使他被迫住院,随后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术后一个星期,他又回到了工地。这三年中,公司又围垦滩涂8700亩。

  筑巢引凤来,公司加大滩涂基础设施建设,引得上海、浙江等地的民营企业主、科技行家、农渔民养殖户纷至沓来,昔日荒滩沸腾了。目前已有383个养殖户投入建成了万亩贝、虾、蟹综合养殖示范区,围堰内塘供不应求。公司近年来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利税350万元,并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沿海415户农渔民从事滩涂养殖,年增收共1000多万元;转产贝类取捕的50余艘渔船,年增收达350多万元;沿海3000余劳动力从事滩涂劳务,年增收450多万元;沿海三个村1000多户农户受公司辐射发展特种种养业,户年均增收2300多元。

村企合一注活力

  去年初夏,公司给新划入党委的3个村7000多个村民的合作医疗全部垫资,其中每人3元自交部分由公司出资,使这3个村的合作医疗普及率达100%。村民们非常高兴。

  此前的4月6日,临近公司的3个村支部划入了黄海滩涂开发公司党委。公司党委隶属东海镇党委,顾邦祥担任党委书记。

  “村企合一党组织生命力强弱,在于能否将村企打造成一个共同体。”顾邦祥这样想。上任伊始,他就采取了几项新的举措。一是让所有村干部参与公司集资,通过公司分红的方式,确保村干部年收入增加,同时增强了村干部与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意识。二是在村干部获取定额报酬的同时,另设考核奖。村干部的积极性普遍得到提高。

  如何让村民们感受党组织的关怀,顾邦祥为此办了五件实事:一是对3个村24个特困户实行党委委员挂钩帮扶;二是对3个村80岁以上老党员进行定期慰问;三是为村民筹资40万元修建了一条53米长的公路桥;四是结合公司产业发展,建立了3000亩的油菜种植基地,由公司免费向村民提供油菜良种,并保证高于市场价15%包收;五是公司吸纳了3个村近600名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户收入。党员和村民对党组织的向心力不断增强。

无私奉献谋新篇 

  今年5月31日,东海镇关工委找到了顾邦祥,与他商量关于扶助5个特困孩子的事项。顾邦祥翻开了贫困学生的资料,一下子被打动了。第二天上午,他临时召开公司党委会,决定公司对全镇所有的特困学生实行资助,每个党委委员都与特困生进行结对帮扶。于是这一天,全镇22名贫困生迎来了他们人生中最开心的一个儿童节,一位好心人让他们的生活从此充满阳光。

  “讲奉献,是一个共产党员必备的素养,这也是党员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心。”顾邦祥,这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总这样认为。他以这样一份责任为社会创造并奉献着财富。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影响着公司的党员们。不少党员主动为养殖户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在党员们无私奉献的感召下,整个公司与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们工作生活状态良好,乡风文明,就是在外地民工混杂的滩涂上,也很少有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