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梦想都开花
时间:2007-06-20 A+   A- 举报

她是一位残疾女孩,生活没有同龄人那样精彩。但是,她演绎了积极向上的人生,并成为许多迷惘者的知心朋友。

五月的夜晚仍然有丝丝寒意,第一次走出启东的苏晓琳在朋友的帮助下带着轮椅来到了南通。 她渴望着找到一份工作。几经周折,苏晓琳来到了南通中利机电制造有限公司上班。

自食其力,像同龄人一样地快乐上班,生活终于向这个残疾女孩打开了另一扇窗。

与苏晓琳交谈,你根本感觉不到她是一个残疾女孩。话语之中洋溢着乐观、开朗,与同龄人相比又多了几分成熟。其实,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她的生活就注定与常人不同。

24年前,当家住汇龙镇亚光村的张玉琴夫妇来到市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时,医生说,这个孩子双脚卷曲,可能不会走路,你们怎么办?这对善良的农村夫妇再三考虑后还是决定留下孩子。生下来的苏晓琳果然与医生的检查一致,双脚卷曲。7天后,夫妇俩听信了一位医生的话,用石膏能把晓琳的双脚绑直。40天后,当满怀希望的家人拆开绷带时,一个更加严重的后果出现了,双脚不仅依然卷曲在石膏中,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捆绑时间过长,造成双腿供血不足,孩子的一条腿已经没有知觉了,这意味着晓琳将从此失去站立的希望。

走路依靠板凳,大小便失禁,父母养育她花了很大心血。从小晓琳就明白自己是个身体残疾的孩子。但是,她暗暗地下定决心,不仅要学做正常孩子能做的事,还要做他们所做不到的事情。弟弟上学,她去不了。怎么办?渴望认字的晓琳想出了一个笨办法。先通过收音机听歌词,把听到的读音记下来,然后查字典逐字逐句地对读音、看解释。整整4年时间里,她硬是认识了新华字典里80%的汉字。
识了字,晓琳就能自己写点东西了。很快,她又发现自己写出来的句子虽然顺畅,但是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于是,晓琳就找来弟弟学过的课本自己琢磨。依靠自学,她现在能很自如地与朋友们进行书信交流。

每天听广播电台直播节目是晓琳的爱好,两年多来,她积极参与节目,结识了不少好朋友。虽然从未谋面,而许多听友都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和心事向她吐露,而她甜美的嗓音、睿智的话语和真情的劝导也照亮了一个个听友的心灵。她被听友们亲切地称为“晓琳姐姐”。在我市某重点中学就读的一名初三学生写信给她,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他想放弃学业,但又怕父母责怪,左右为难之时想离家出走。晓琳马上给他写了一封回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他说,一个健康人要珍惜学习机会,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要轻言放弃。这名男孩后来愉快地参加了中考,前天还给她写来了感谢信。
通过电波,轮椅上的晓琳还结识了通州、海门等地的许多听友。家住通州的一位20岁的姑娘,从小被亲生父母遗弃。20年后,当家境富裕的生身父母来找她,要她与经济条件较差的养父母断绝来往时,这位姑娘犹豫了。为此,她向晓琳诉说。懂事的晓琳对那个女孩说:“人要懂得感恩和珍惜,你不仅不能抛弃养育了你20年的养父母,还要让生身父母一起来对他们无私的爱表示感谢,让他们明白,幸运的你应该珍惜和拥有两份爱。”

24岁的她对于明天也有很多的梦想。 “我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这是我想要的。”晓琳说,“人生就像一条长长的弄堂,走过去就会有广阔天地,而且总会有许多双手把我扶起来。虽然人生地不熟,却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大家庭的温暖。我住的宿舍本来是客商住的,但考虑到我行动不便,公司就让我住了。还让专人负责照顾我的生活,他们的关心,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有理想就有未来。在师傅的帮教下,凭借自己的刻苦,晓琳很快学会了如何工作。

“我一直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告别晓琳,记者的耳旁不时地响起《隐形的翅膀》那熟悉的歌声。哦,那是晓琳最喜欢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