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水碧天蓝
时间:2007-06-11 A+   A- 举报

徐锦昌,我市环境监测工作领头人。为了让天更蓝水更清,他日复一日地与枯燥的仪器和数据打交道,默默地当着环境质量的守卫者。

水、大气、土壤,构成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有一群人,日复一日忠实地观测着它们的变化,甘做呵护环境的幕后功臣。徐锦昌,便是这群环境监测工作者的领头人。

1984年,老家在南通的徐锦昌从高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启东市环境监测站工作。从此,他便与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凭着对事业的执著和努力,他很快在岗位上崭露头角。在工作中学习,在历练中成长,2002年,他担任环境监测站站长。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徐锦昌决心为了启东天更蓝水更清而不懈努力。

体现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严谨、审慎,来不得半点闪失,只有取得精准的数据,才能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03人,在市环保局的统一部署下,徐锦昌带领一班人马向中国实验室CNAL认证进军。CNAL是通行的标准化质量体系认证,相当于企业界的ISO认证。面对多达近百项的评审项目,徐锦昌和同志们马不停蹄搞监测,夜以继日做分析,还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投入数百万元配备了气相色谱、原子吸收等大型分析仪器设备,建成了覆盖市区的2套大气自动监测系统,一年中共获质控数据3328个,合格率为100%。当年,监测站顺利通过了认证委的评审,所有考核结果均为满意。

徐锦昌说,技术部门不能只关起门来与数据打交道,而应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中心,服务发展大局。今年4月,惠港公司一扩产项目急需送南通审批,这需要环境监测站“火力支援”提供相关材料。徐锦昌带领环评室的同志连夜加班,完善相关资料。第二天一早,当惠港公司负责人看到详细的环评材料时,连呼想不到,称赞他们办事效率高,解了企业燃眉之急。今年以来,海鹰机电、三上机电等企业都“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12369环保热线,有警必处。作为环境监测者,需要24小时值班待命,一有突发事件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徐锦昌常常就是这第一时间的第一人。去年6月,永阳路口一废旧收购站收购一废旧钢瓶时,业主无意中拧开了阀门,顿时钢瓶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惊慌失措的群众怕钢瓶爆炸,竟将钢瓶推入河里,造成水体污染。接报后,徐锦昌带队会同环境监理大队立即赶到现场,迅速疏散围观群众。随后,他又采集水样开展水质监测。幸好水中氯气含量不多,出现水体偏酸。他又指挥人员用石灰水中和。由于处置及时,监测结果表明未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为遏制环境违法行为高发和信访多发的势头,徐锦昌还带领同志们对历年信访案件高发的时段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多发期和容易产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区域、行业和企业的监督监测力度,及时发现隐患,从源头上降低环境污染事故。

日复一日地与数据打交道,是枯燥而乏味的。而数据质量恰恰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为锤炼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作为当家人的徐锦昌谋划在胸。他加强人员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在所有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的基础上,鼓励技术人员一专多能。目前全站20多名技术人员共通过了207人项的考试,科目涵盖了水和废水、大气和废气、噪声、生物等各个层面,平均一人通过10项考试,这在一个基层监测站中是少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