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无语
时间:2007-05-29 A+   A- 举报

特教老师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爱心、耐心,为这群孩子撑起爱的晴空。

走进市特殊教育学校,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也没有婉转动听的歌声。这里的100多名孩子或失去听觉,或是智力有障碍,他们的世界是残缺的。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市特殊教育学校的30位老师用爱心、耐心、信心为他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特别的花朵,需要特别的爱护。老师们用真情关爱呵护着残疾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补偿身心缺陷,共享一片蓝天。”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龚伟如是说。

“有人摔倒了!”有一次课间,刚回办公室的培智部黄老师听到一声惊叫。原来,脑瘫学生陈洪金不慎摔倒,口吐白沫,全身抽搐不止。为了减轻她的痛苦,黄老师赶紧把软布塞进她的嘴里,一只手垫在她的头下,另一只手紧按人中、虎口。浑浊的口水流到了黄老师的手上、身上,让人恶心,但是黄老师无暇顾及。黄老师抚摸着她的头,不时安慰着她:“别怕,一会儿就没事了,老师在这里呢。”终于,陈洪金在黄老师温暖的怀抱中渐渐恢复了平静。

培智部黄老师从事特教工作已有十几年。对于当初的选择,她从未后悔过。黄老师的班上虽然只有8名学生,但他们中有脑瘫的,有患孤独症的,有多动症的,语言贫乏,思维简单,适应行为差,有的学生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黄老师像妈妈一样爱护她们,她说:“智障孩子比正常孩子更需要关心和呵护。让他们笑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

以慈母般的爱心呵护孩子,像这样的例子,在特教学校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一节课下来,任凭施展浑身解数,讲得声嘶力竭,学生们仍双眼茫然。但是,我们永远不言放弃。”特教学校老师如是说。

在聋部龚老师的班上,有个智障学生叫张泉。刚入学时,他根本不会握笔写字,也不愿写字,一写字就要喊老师。龚老师耐心引导、鼓励他,终于他愿意写字了。但教会他正确写字又是一个过程。有时一个汉字今天写对了,第二天写的时候又错了,纠正后过两天又有了新的错误。

一遍遍,一天天,一月月,经过4年多的训练,张泉的书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他不仅能独立在田字格中进行书写练习,还学会了书写校名、姓名等复杂的汉字和一些简单的句子。

正是特教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以水滴穿石的决心和毅力引导,那些刚进校只知道在地上打滚的孩子,现在能把自己的寝室整理得干净整齐了;平时只能发出怪叫的孩子,现在能看口型写词语,给父母写信,写入团申请书了;这些过去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孩子,现在能缝制鞋垫,甚至缝制衣服了。特教老师们说:“学生的点滴进步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情。”

“孩子会叫爸妈了,我们特别高兴,这是老师辛勤教育的结果。今后我要积极配合老师开展家庭教育,让孩子快乐地成长。”智障学生的家长如是说。

一次,聋部的沈老师因工作劳累病倒了。好几天没看到沈老师的学生纷纷跑到校长那里。虽然他们无法用华丽的词语表达他们的心情,但是在比划中,校长还是懂了他们的意思。他们是想沈老师了,希望沈老师好好养病,早点来给他们上课。当校长把孩子们的心愿传达给沈老师时,沈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最令人珍视和感动的回馈。

特教老师们的工作也感动着家长,看着老师视孩子如己出,关爱有加,很多家长不再漠然,他们开始积极配合老师开展家庭教育,与老师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家长会上,家长们对于自己孩子的进步深有感触,对老师们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张泉的爸爸在家长会上说:“张泉会写字了,我们哭了。谢谢老师。”贾路的妈妈说:“孩子会叫爸妈了,我们高兴啊。”    本报记者  范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