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改良我们生活习惯
时间:2007-05-10 A+   A- 举报

——乡风文明系列报道之六

4月初的一天,当少直镇吴顺村的保洁员黄锦周和陆善林接到镇里要在吴顺村召开垃圾清运现场会的通知时,他们担起了心:虽然每天的垃圾能日产日清,但是要保持整洁还得靠村民们大家配合。

  宅头上没有露天垃圾,道路边不见杂草枯柴,吴顺村的环境卫生令全镇保洁员啧啧称赞。“村级环境卫生从起初的突击整治到如今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这其中有一个过程。”村支书黄菊说。

  吴顺村有村民3000多人,过去,村民习惯于把垃圾倒在宅头、沟头。一到夏天,苍蝇、蚊子特别多。村民之间时常因为倒垃圾而产生纠纷,你倒在我沟头,我倒在你场心。吴顺村4组的王兵常年在外做生意,他宅边的空地成了邻居倒垃圾的地方。每逢节假日回来,王兵对堆在场头的垃圾哭笑不得。

以往吴顺村每年都要搞几次突击清理垃圾活动,但常常是村里前脚清理干净,村民们后脚又开始倒了,村级环境卫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为彻底改变“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状况,吴顺村把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推进垃圾集中处理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借鉴城市化管理模式,2006年3月,在全村全面推行了“户集村收”垃圾集中处理模式。要求每家每户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然后由村专职保洁员统一收集,集中处理,通过村、户联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一条龙收集、一站式处理、一体化运作”,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去年3月,吴顺村与少直镇的其他村一样建立了保洁员队伍,黄锦周和陆善林就是在那时通过报名后当上保洁员的。当时报名的村民还比较多,但是一段时间干下来,有些人不是嫌辛苦、待遇低,就是因为被别人看不起而干不下去了。最后他们俩坚持了下来。

   保洁员队伍刚成立时,村民们对此也持怀疑态度。有的村民认为,村里不可能为之坚持多久,因而乱丢垃圾现象仍时有发生。为了让群众相信村支部整治环境卫生的决心,村支部一方面在广播里大力宣传,要求村民实行垃圾袋装化、桶装化,另一方面村支部一班人带头到村民的田头宅上把村民乱丢的垃圾捡起来。5组的沈志才把冰捧纸乱丢乱扔在宅前屋后,看到村干部来捡,不好意思地说:“我以后再也不乱丢乱扔垃圾了。”垃圾袋装化改变了吴顺村村民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今,保护环境卫生已经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动。

  不仅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吴顺村还每天对运到填埋场的垃圾覆上土,并且每两天喷药消毒一次。
  为了强化保洁员工作责任制,村里成立了保洁员工作领导小组,对保洁员的工作每半个月明查暗访一次。明查是看看保洁员有没有上岗,暗访是问问老百姓保洁员有没有每天及时来收垃圾。开始,两个保洁员对保洁工作还有点不习惯,碰到下雨天就不出去了,领导小组及时纠正了他们的这种做法。

  告别脏乱差,文明进农家。随着村容村貌的改观,村民的生活品位也提高了,社会风气、行为习惯也变好了。邻里间吵架少了,互帮互助多了。在外做生意的7组村民高飞最近回来时说:“我们村不但面貌与以前不一样了,邻里间关系也越来越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