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陆飞,市农林局作栽站站长。多年来,他栉风沐雨,不辞辛劳,用自己的技术服务于农民,让绿色的田野收获丰收的希望。
他不是农民,他的双脚却经常沾满泥土;他是国家干部,他的“办公室”却常在田头。他用科学技术改变农村传统的种田模式,使土地生金,让农民致富。他就是市农林局作栽站站长黄陆飞。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黄陆飞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了农民生活的艰辛。由于不懂科学种植,许多农民仍然延续几十年一贯的玉米、棉花、蚕豆等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往往是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收入甚微。他在心里暗想: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1979年,19岁的黄陆飞从南通农校毕业。从此,他便与农技推广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把科学技术带给农民,让绿色的田野收获希望成了他不懈的追求。
作为一名农技推广者,黄陆飞打交道最多的是农民,去的最多的地方是田野乡村。他与同事们经常下农田了解农业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弯弯的乡间小路,留下了他串串足迹。农民兄弟们把黄陆飞当成了“自家人”。每次下乡,他们都把黄陆飞团团围住,争先恐后咨询有关农技知识,交流农业种植方面的问题。2004年5月的一天,黄陆飞来到榨菜专业村——民主镇永丰村。走在田埂,黄陆飞发现大片起收后的榨菜农田闲置。为了拓宽农民增收空间,他专门抽出时间为该村村民进行高效间套夹种模式培训。“榨菜起田后还能种植玉米、毛豆等其他作物,每年增加了不少收入。我们是越种越带劲。黄站长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啊!”村民们对黄陆飞感激不已。
“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心里应该时刻想着群众。”黄陆飞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寒来暑往,黄陆飞曾到过哪些农户的田间地头,帮助过多少农民兄弟,谁也数不清。人们只知道,在他的面前,一个个愁眉舒展了,一张张笑脸绽放了。
2004年8月,连续数天的特大暴雨使兆民镇巴西村大片花生农田受淹,受灾农民心急如焚,一筹莫展。为了及时了解灾情,指导农民抗灾,黄陆飞顶风冒雨赶到现场,并当场开出“处方”。排涝、补种、增种……由于指导及时、措施得当,大大减少了农户的经济损失。
前几年丰产不丰收、高产不高效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我市农业生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并重”,成为黄陆飞在技术推广中的主攻方向。根据启东独特的耕作方式与气候条件,黄陆飞与同事们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总结提炼,形成了投入小、易操作的“五改”技术,即二熟改三熟、收干改收青、纯作改夹种、传统改特色、零星改规模。为使“五改”技术真正惠及农民,黄陆飞又与同事们一起编著了《高产高效间套种立体模式》、《中高效农业种植技术指南》、《特粮特经主要品种栽培技术规程》等通俗易懂的农业实用手册。近年来,在黄陆飞的努力下,以四青作物、四色豆、地方特色经济作物为主的五大类20多种间套夹种模式在我市农村广泛推广,高效农业种植模式平均亩效益达2193元,比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亩增600多元,农户人均增收500多元。正是由于出色的业绩,他先后获得“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市科技拔尖人才”等多个荣誉称号。
看到一片片充满勃勃生机的农田,望着荡漾着丰收喜悦笑脸的农民,黄陆飞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如今,他又要为全市的春播春耕工作忙碌开了。黄陆飞说:“推广农业科技是我的职责所在,我要在高效种植方面探索新的路子,为农民增收开辟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