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警官的助学情怀
时间:2007-04-04 A+   A- 举报

一位来自大别山区的武警战士,在工作中结识了一名启东孤儿,从此义无反顾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一封感人至深的来信

  2月14日,离春节只有4天时间了,大家都忙着做过年的准备。这天一早,南通市公安局边防支队政委刘建飞打开了桌上一封十分普通的信件。信中写道——

  我是一个孤儿,在我10岁的时候,父亲因患癌症去世。次年春天,母亲又因车祸不幸去世。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泥潭。我不得不与年迈的外公、外婆相依为命,而没有经济来源的外公还得长年吃药。储叔叔了解了我的家境后,便隔三岔五地往我家跑,鼓励我好好学习;逢年过节,储叔叔总要来看望我们,嘘寒问暖,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帮助,我和我的家人十分感激。

  2003年9月,储叔叔与村干部一起到学校多次协调,为我免除了学费。我今年即将高中毕业,如果考上大学,那高额的费用从何而来?储叔叔知道我的顾虑后,多次同我谈心,要我振作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将其夫妻二人省吃俭用的一万元现金在银行里专门开了我的账号,作为我考上大学的学费。

  读着来信,刘政委的眼眶湿润了。刘政委知道,“储叔叔”是吕四港边防派出所的副所长储琼富,他为有这样的警官而感到自豪。

一位大别山儿子的情怀
  
事情还得从2003年10月说起。吕四港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储琼富在走访中结识了贫困学子王荣荣。由于荣荣的父母过早离世,孤苦伶仃的小荣荣只能与年迈多病的外公外婆相依为命,他的双亲只留下了几间空房子,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命运之神的捉弄并没有使他屈服,坚信读书可以改变人生的他,从不放任自己,从不放松学习,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启东市优秀团员”等荣誉从未间断。

  今年30岁的储琼富,来自安徽岳西,家有6个兄妹,他排行最小。在他年幼时,父亲就早早地过世了,母亲异常艰辛地拉扯着几个孩子,他是靠着邻里乡亲的接济上的学。一直以来,储琼富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对待他人、对待社会。1996年应征入伍的他,第二年就上了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启东。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大别山儿子,老区人民的淳朴和善良铸就了他的秉性,影响着他的成长。

  男儿有泪不轻弹,储琼富为荣荣的不幸遭遇而心酸,更为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从此,他义无反顾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平日里,他像对待亲侄子一样,隔三岔五地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给予关爱,先后帮助小荣荣申请免除了部分学杂费,办理了农村低保,逢年过节还要上门看一看。不是给他买学习用品,就是给他添置几件新衣服。

一段真挚的爱民故事

  寒来暑往,三年光阴转眼就过去了。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荣荣开始为上大学的高额学费而担忧。这些细微的变化,被储琼富发现了。就这样,一个从自己家里挤出一笔钱来,续圆荣荣大学梦的念头,在储琼富的心里萌发了……

  夜深人静时,储琼富与坐月子的妻子小华说起了王荣荣难圆大学梦的事,最懂丈夫心事的妻子还没等他说完就表了态:“我们得尽力再帮他一把。”

  其实,在大别山深处的储琼富老家需要的也是钱。十年间,为了工作,为了节省费用,他只回过两次老家探望积劳成疾、身患重病的老母亲。结婚两年来,储琼富和妻子百般节俭,好不容易安上了小家,还背上了10多万元的银行房贷。今年1月,儿子又来到了人间。房贷的钱每月都得还,儿子的开销每天都得花,夫妻两人常常入不敷出。

  储琼富就试着对妻子说:“那,我想,我想把我们手头积攒的一万元还贷的钱先拿去给他用?”在知晓事理的妻子支持下,第二天一大早,储琼富就赶到银行,给王荣荣存下了上大学用的一万元“教育预备金”。

  今年2月8日,当储琼富亲手将这一万元存折送到荣荣家里时,全家老小都惊呆了,连话都说不出来。风烛残年的外公外婆,早已是老泪纵横,荣荣手捧存折,也是禁不住两行热泪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