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40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四处奔走为村民医病,成为久隆镇方心村有口皆碑的好医生。
正是棉花制钵时节,在田间忙活的杨卫娟突然感到胃里一阵疼痛,80多岁的她急急地跑到了村卫生服务站,唤着陈医生。陈医生仔细询问了杨卫娟的病情,开出了一张方子。“陈医生看过了就好了。”杨卫娟拿过药后精神好多了,又赶回田地里。
久隆镇方心村卫生服务站的陈廷斌今年62岁,自1965年担任村卫生员以来,已在乡村卫生战线上工作了40多个年头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医德风尚让他赢得了本村近3000名村民的信任,“有病就找陈医生”成了村民的口头禅。
第6村民组的顾玉芳常说陈廷斌是她的救命恩人。那天上午,她在田里打药水时感觉有些恶心,陈医生问清情况后马上给她打了一剂解毒针。知道顾玉芳一人在家,陈廷斌让邻居把顾玉芳女儿叫来,嘱咐她如母亲症状加重立即打他电话。中午时分,陈廷斌就接到了顾玉芳女儿的电话,说母亲情况不妙。陈廷斌放下手中的饭碗,赶紧前去,同时呼叫120,顾玉芳得到及时救治脱了险。
在陈廷斌的医务生涯中,像这样为救治乡亲顾不上吃饭的事无以计数。用他妻子的话说就是“难得吃上当顿饭”。就在今年年初一,他也照常上班。当天,他用了25只针筒。
尽管现在已年过六十,他还是隔三差五地出夜诊,往往一个晚上要出诊两次,是卫生所最繁忙的人。前年的一个晚上,陈廷斌接到第10村民组一陈姓患者的电话,说是急腹痛。他骑上摩托就出发,不料天气骤变,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他要走5公里多泥路。别人劝他等雨小一点再走。可担心患者的病情,他披上雨衣还是出发了,平日里10分钟的路这次走了20多分钟。等到了患者家中,雨止了,患者十分感动还表示歉意,陈廷斌想的是“我就怕耽误了这20分钟。”
作为卫生系统40多年的老先进,村民更称道的是他的医德。虽然是最基层的卫生站,陈廷斌所进的药,治疗的程序,器械的消毒使用,都非常正规。没有假药,不乱用药,陈廷斌开出的处方平均金额不超过10元。
有一次,第18村民组的朱慕珍突然全身发肿,腹泻不止。在上海治疗了一个星期,可症状未减轻。回来后,陈廷斌给她开了个中药方子,吃了三天,花了10多元钱,就痊愈了。陈廷斌的名声甚至招来了邻镇邻村的患者舍近求远,慕名前来看病。于是,尽管他用的药都不贵,但他所在的卫生站的业务量每月平均2万元,这在周边地区村卫生站中是佼佼者。
报料:顾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