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民利、民权,民政工作最关键的就是一个“民”字。去年以来,合作镇民政工作人员恪守“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百姓冷暖挂心头,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众心中。
家住合作镇曹家镇村的施菊花原本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丈夫老实忠厚,女儿乖巧可人,生活虽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1999年7月,施菊花突感不适,腰酸腿软,浑身乏力并伴有发烧症状。后经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白血病。年仅36岁的施菊花听到诊断结果时,犹如晴天霹雳。为挽救她的生命,施菊花的家人四处筹款,但仍无力支付十几万元的医疗费用,只能在家靠一些药物维系她脆弱的生命。一次,合作镇民政办的工作人员在协调一起住房矛盾纠纷时,获悉了施菊花的遭遇。按照相关政策,民政办为施菊花办理了相关手续,让其享受每月16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金。去年,他们又为施菊花申请了3000元的大病救助基金。“民政办的工作人员经常来看望我,没有他们的救助就没有我的今天。”3月7日,病情日趋稳定的施菊花热泪盈眶地告诉记者,“现在我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等病愈后,我要回报社会、感谢社会。”
去年,合作镇民政办共救助困难群众556户,发放救助款8万元。
合作镇还有159名五保老人,平日的生活都要政府给予照顾。虽然他们举目无亲,但是镇民政办的工作人员却让他们感受到无比的温暖。
“不好,龚老伯家着火啦!”去年5月的一天,周云村11组70岁老人龚志洪家中突然起火,熊熊的火焰伴着滚滚浓烟到处肆虐,不一会功夫,龚老汉的五架头房子只剩下残墙破瓦。从家中逃出来的龚志洪顿时手足无措地瘫坐在地上。“我们接到村里电话后,立即赶到火灾现场。”合作镇民政办公室主任温建成回忆道,“被烧房子的后半间屋顶已经全部塌陷。”考虑到龚老伯年事已高,没有任何经济来源。镇民政办一边拿出救济资金及衣被,妥善安排龚志洪的生活起居,一边落实房子的重建工作。几天后,老人又住进了修缮一新的房子里。
民政工作千头万绪,要做好它并不容易。3月7日早上记者采访中亲历的一件事就是最好的解释。
“你们一定要为我办低保!”8点刚过,合作镇民政办公室内传出阵阵吵闹声。一位村民要求工作人员为他办理最低生活保障,但是不符合相关政策。“这位村民来了好几趟了。”低保工作政策性很强,民政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政策办事。有些申请低保的群众就是不理解,嗓门高、火气大,有些甚至恶意吵闹。面对他们的过激行为,民政部门只能冷静对待,耐心地作解释。“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是我们民政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我们希望群众能理解,因为我们必须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最需要帮助的群众心坎上。”温建成发自肺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