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徽闪亮
时间:2007-03-08 A+   A- 举报

——市优秀共产党员张红权小记

张红权曾是北京军区仪仗队的优秀教练员,转业到地方后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他恪尽职守、乐于奉献,为筑牢治安的第一道防线作出了贡献,荣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3月2日8点,处理一起劳资纠纷;10点半,接到指令与队友到工业园区处理一起群体性事件;下午,到长龙街处理经济纠纷……在市公安局汇龙中心派出所民警张红权的日历上,记满了这样的工作安排。平均每天接处警近40起,面对形形色色的纠纷、矛盾,张红权从没有厌烦,他说,依法处理好每一桩纠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就能减少违法犯罪。

      2004年,张红权从北京军区仪仗队转业,出于对公安工作的热爱,他选择了当一名人民警察。

      相对而言,汇龙镇中心派出所辖区大,治安形势复杂。作为一名治安警察,每天要面对各种突发性的纠纷、矛盾。一天晚上,张红权接到长龙一村一居民报警,一单元楼门口躺着一陌生男子,身上有呕吐物,气味难闻。接警后,他和队友立即前往。他一面保护现场,一面不顾污秽与队友将该男子抬下楼。此时,120救护车正好赶到,他又配合医护人员将该男子送往医院。幸亏送治及时,该男子最终脱离危险。原来该男子与户主发生经济纠纷,走投无路之际竟以死相逼,欲死在对方家中。

      依法调处、以理服人是张红权的办事原则。去年,市区一咖啡店内发生一起伤害案件,两位女子为争风吃醋竟然大打出手,其中一个摔成了肩胛骨骨折。矛盾由此激化,双方剑拔弩张,一个扬言要将打人者送进监狱,一个对赔偿事宜拒之门外。张红权接案后,多次调解做工作,苦口婆心讲道理、宣传法律,让双方充分认识各自的错误行为,最终达成了赔偿7万元的协议,将一场可能升级为民事诉讼的风波平息了,双方当事人都很感激张红权。

      “处罚不是工作的终结,最重要的是让违法者悔过自新,回归社会。”张红权常这样说。17岁少年张某、丁某为上网打游戏合伙偷盗摩托车,在进行依法打击的同时,张红权觉得有责任挽救他们。经过了解,他发现两人的父母都不在身边,由祖父母监护而疏于管束。张红权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上门家访,与他们谈家常、议善恶、讲法律,以心换心感化这两名问题少年。目前,两少年已重回学校,并决心诀别过去,重新做人。

      张红权曾是北京军区仪仗队的优秀教练员,多次在国庆大阅兵中一展英姿。军事素质过硬的他连续两年挑起了我市副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的军训重担。从军容军姿到每个军事动作,15天高强度的封闭式军事训练中,他与学员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嗓子喊得嘶哑、脸晒得黝黑,却依然忘我地投入。2005年军训期间,他3岁的女儿不慎从自行车上摔下,跌得鼻青眼肿,差点破了相。当时妻子打电话告知女儿的伤情,听到孩子揪心的哭声他很是心痛,但为了能如期完成军训任务,他只能在电话里简单安慰几句。正是由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两年的军训任务都顺利完成,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朱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