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启东第四航运公司因职工不断上访而出了名。一位老职工刘春海临危受命,让42名上访者重新有了工作岗位,昔日的“上访公司”又焕发生机。
刘春海其人,识之者至今不多;市第四航运公司其名,却曾因职工群体上访而颇有名声。不过如今,启东四航公司“上访大户”的名气,随着老职工刘春海修船事业的成功而变为历史。
今年55岁的刘春海,6年前被当时的市交通局领导“赶鸭子上架”,担任市第四航运公司经理。当时的四航公司该卖的早已卖光,该发的也已发完,连公司赖于生存的运输船也已全部变卖。42个职工在长期被公司拖欠工资和养老金后,干脆以上访代替上班,连续3年的群体上访,使启东四航拥有了“上访公司”的雅号。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人厚道又办事认真的刘春海最终咬咬牙,走马上任,在苦思冥想3天后,干起了他的事业。
四航公司下属的东皇修船厂在吕四多少有些名气,不少职工也有这方面的技能,虽然修船业处于低迷状态,但刘春海却从吕四渔港千艘渔船开始进入大修期看到商机。他一跺脚,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加上贷款,在职工们惊讶的目光中,一下子投入30多万元购买了修船用的车床、气囊、剪板机、裁板机等设备和钢板、钢丝绳等原材料。
刘春海把客户的船接来了,工人们不相信他能让公司起死回生,愿意到修船厂来上班的寥寥无几。有人提议刘春海到外面找工人,工钱出得低又没有那么多的麻烦,可老刘不干,他说:“让职工们有活干、有钱挣才是自己拼搏的目的。”于是,他白天在生意场上繁忙奔波之后,又连续十多个夜晚披星戴月,逐家逐户上门劝说,把准备上访的一部分技术工人硬拉到了船台上。
一条条待修的船被拖进东皇修船厂,一颗颗失落的心被刘春海拴进工厂。冬去春来,不出刘春海所料,吕四渔港内不少超期服役的渔船需要大修,东皇修船厂凭借刘春海的前期铺垫,一下子吃进了20多艘大吨位渔船。业务有了,企业活了,工人收入成倍上升。刘春海趁热打铁,把还在上访的10多个职工一个个请进企业。
久违了的热闹场面在时隔六七年后又一次出现在厂区,电焊火花映红的是工人们眼含泪水的脸庞。大伙儿的欢笑,让刘春海真正感受到了肩头的重担。狠抓修理质量、注重企业信誉,豪爽的吕四渔民冲着刘春海的认真,纷纷将准备修理的渔船开进四航的船台。年修理渔船从20条增加到2006年的130多条,修船的能力则从小渔船扩大到了所有出海渔船。
企业一天天兴旺起来,刘春海首先想到的是为企业作出贡献的职工们,工人工资水涨船高5年间长了3倍,技术人员年收入去年达到了3万。为大伙交养老保险金,老刘每年一出手就是十几万元。逢年过节,他给职工发红包、送年货、拜早年。姜祖兴、奚卫邦等老职工家境困难,老刘经常走进这些职工家中,嘘寒问暖。
新年伊始,老刘又马不停蹄地为筹办渔船制造厂和建造职工宿舍奔忙,他要为大家办更多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