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老黄牛”
时间:2006-11-29 A+   A- 举报

徐为民,57岁,从部队转业后曾在市商业公司、医疗服务公司工作,后被借用到市中医院负责后勤。多年来,他像一头老黄牛一样勤恳工作,默默奉献。

2006年10月9日

  下午5点,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接班时,从来不缺岗的徐为民却不在岗。正在纳闷,隔壁急促的脚步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徐为民埋头工作时突发急病晕倒而被送进CT室。

  “老黄牛”中等身材、脸庞黝黑,身体一向很结实,在医院琐碎的后勤岗位上总是忙忙碌碌,从未听见他说过累和苦。即使有时吃了冤枉苦头,他也无怨无悔。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位病人因抢救无效死亡了。死者家属情绪激动,几十人聚集在医院闹事。晚上12点了,眼看着死者的家属吵得不可开交,正在值班的我只好硬着头皮打电话给“老黄牛”来解围。徐为民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马上起床直奔医院。他心平气和地向死者的家属做解释工作,但是死者家属无理取闹,竟然对他大打出手。徐为民眼睛出血、脸部浮肿,但他没有丝毫理怨,第二天,仍然与医院领导一起向死者家属进行解释。事后,死者家属满怀歉意地向他作了道歉,而“老黄牛”却说:“要想取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我们自己就要先理解和信任别人。”

2004年8月24日

  今天骄阳似火,天气异常闷热。一上班,我就躲在空调屋里,不愿跨出办公室门一步。

  这几天,我们医院制剂楼进入了施工的关键时刻——楼顶现浇。“老黄牛”顶着烈日,天天泡在工地上,监督检查。

  中午下班时,恰巧遇上他,我连忙关照他:“天这么热少去工地,呆在空调屋里歇歇。”而“老黄牛”却认真地说:“正因为天热,才需要更加认真,如果出了问题再后悔就晚了。”

  其实,“老黄牛”并非医院的正式人员,仅仅是借用的,可他对单位的那种爱比我们正式员工更执著。医院安排他担任工地监督员,他便天天守在施工现场,还常常与担任监理的现场工作人员较真。短短几天,本来皮肤黝黑的他晒得成了“黑人”。最令人佩服的是,楼顶现浇时施工单位24小时连续施工,而“老黄牛”也24小时连续跟班。

2005年11月6日

  这几天,“老黄牛”特别忙,不是和拆迁单位沟通,就是向设计单位了解图纸进展,平日寡言少语的他几乎一刻不停地都在讲话。不久前,医院启动建设高层综合大楼计划,“老黄牛”被赋予重任,担任此项工程的筹建,从此,他便又忙开了。

  “老黄牛”已经57岁了,我们都劝他该歇歇了,可他答复说:“领导相信我,我就应该认真干。”

  医院的后勤工作很繁琐,但徐为民从不因此放宽标准,放低要求,反而越忙越细致。近两年,中医院基建项目比较多,“老黄牛”常常忙得脚不踮地。记得医院建造医技楼时,底楼放射科的墙体因为要防辐射,所以对墙壁的缝隙、厚度要求都比较高。徐为民请来专业单位的人员现场检测,发现不合格就推倒重砌,一连几次,连施工单位最后都被他敬业执着的精神所感动。

  有的施工单位想减少“麻烦”,于是私下给“老黄牛”打招呼,希望他手下留情,但“老黄牛”却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给医技楼安装塑钢门窗的施工单位想偷工减料,用的材料比较薄,被“老黄牛”发现后断然制止,施工单位只得全部重新换上合乎标准的塑钢材料。

■后记

  11月20日,在陈晶的办公室里,陈晶告诉记者,“老黄牛”就是在忙碌高层综合大楼有关工作时晕倒的。陈晶说:“徐为民已经休息了一个多月,这是他来到我们医院后第一次‘休假’,我希望他能尽快恢复健康。”

  采访结束时,陈晶感慨地说:“与‘老黄牛’相比,我们年轻一代的差距很大,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新闻素材取自陈晶的日记 陆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