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月星,56岁,长江中学 “经典民间文学和中学语文教育”课题组组长。2001年开始整理、写作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今年10月,作品《中国四大民间故事集》出版发行。
写书缘于教学触动
孙月星是中学语文老师,在教授鲁迅先生的《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他讲授了民间传说故事《白蛇传》。学生们聆听故事时专注的神态触动了孙月星。他建议学生们自己去读这些民间故事,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然而学生们反馈的情况让他感到很遗憾,学生们从书店找到图书馆,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居然找不到一本专门讲述民间传说的读物。
“小时候,家里墙壁上张贴的年画就是《白蛇传》故事,我很小就认识了白娘娘、许仙、小青、法海等,这些人物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而现在的孩子却找不到这样的书,这太让人遗憾了。”孙老师感慨地说。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新制定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段文字引起了孙老师的注意,那就是要求中小学生认真阅读“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孙老师仔细翻阅了中学语文课本,发现有5篇课文涉及白蛇传、牛郞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四大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孙老师想:何不写一本四大经典民间故事集呢?
费尽周折写好故事
2003年的暑假,孙老师着手写作。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收集资料竟然这么难。在市图书馆,他只找到一本《梁祝》唱词和一本《白蛇传》儿童读物。
因为传说中的《白蛇传》故事发生在镇江金山,于是孙老师托在镇江工作的哥哥找到了镇江金山寺的智善法师,终于从法师那里拿到了一份比较翔实的《白蛇传》资料。
《牛郞织女》的故事则是从一张碟片上“演绎”下来的。孙月星在上海崇明看到一张《牛郞织女》电影碟片,就买下了,回家后一边看片一边作记录,把故事情节和细节一一记录下来。
抚摸着阵阵墨香的新书,孙老师告诉记者说:“我觉得写得最好的是《白蛇传》,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写法生动细腻。而最难写的是《孟姜女》,因为材料太少,加上秦始皇又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写作定位比较难。”
记者阅读孙老师的书后发现,孙老师在创作中对传说中人物形象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如《牛郞织女》增添了“人缘绣”情节,突出描写了纯真可爱的织女喜爱美好的人间生活。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叙述语言平实,情节更接近于民间传说的本来面目。
热心传承民族文化
经过了4年多的努力,书稿终于完成。“你这本书是不赚钱的,最好不要出。”当孙老师把样稿拿给一位大学教授让其中译英时,该教授直言不讳地断言。“不赚钱也要出,我写这本书本来就不是为了赚钱。”孙老师说。
当全部书稿完成后,孙老师多次与南京、上海等地的出版社联系,但是几家出版社的积极性都不高。后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慧眼识珠,主动打电话与他合作。
孙老师告诉记者,如果要求卖点的话,他完全可以把民间故事进行改编。但民间故事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世界文苑里的一朵奇葩,我们有责任还她本来面目,让经典文化永远传承。 陆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