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汇龙镇春光社工服务中心正式成立,53个来自基层一线的同志经过培训成为社工。社工们活跃在市区的街头巷尾,负责全镇119名社区矫正对象、299名刑释解教人员及社区闲散青少年等教育、转化、管理工作。
小陈——谈了女朋友
作为汇龙镇司法所所长兼春光社工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陆亚飞理所当然是“一号”社工,他帮教的小陈今年27岁,是个刑释解教人员。说起小陈的情况,陆亚飞如数家珍:“这孩子母亲去世得早,过早踏上社会走入歧途,因为盗窃罪被判了7年刑。去年6月刑满释放回家,父亲、继母不让他进门,小陈一度情绪低落,甚至扬言要杀继母。我们知道这个情况后,联系他们村里,还有他的几个叔叔,共同出资给他盖了两间房。知道他在监狱里学会了马达车的手艺,便在村上一家服装企业给他安排了工作。”
小陈是个精瘦干练的小伙子。当我们来到小陈工作的那家企业找到他时,他大方地招呼我们入座,然后倒水。言谈中,我们得知他已是厂里的车间主任。“现在大小是个干部了,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陆所长对小陈说。“对了,介绍个人给你们认识。”小陈羞涩地笑着说,随后,打电话叫来了他的女朋友。“这是我常跟你说的那位陆叔叔。”小陈告诉女友。小陈拉着陆亚飞的手说:“等我们明年结婚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来喝喜酒。”
陆亚飞说:“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最希望的是社会不对他们另眼相看,把他们当‘正常人’。我们的最大目标就是通过工作让他们放下包袱,变成‘正常人’,反馈、回报社会。”
小宋——进了机械厂
小宋让今年52岁的社工顾建冲操了很多心。20岁不到的小宋是个“刺儿头”,初中没毕业就在社会上混,今年5月6日因为盗窃被判拘役4个月,缓刑6个月。在家吃“家庭官司”,父母认为儿子该收收心了,那知道还是整天在外面混。伤透了心的父亲找到了顾建冲:“我实在管不住,你们帮忙管管吧!”
在派出所的帮助下,顾建冲在一家网吧找到了小宋。一谈心,小宋说了实话:在家闲得慌,父母还要唠叨,出门又怕碰上熟人,只好在网吧打发时间。老顾说:“你还年轻,得找一份工作,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踏踏实实做人。”小宋隔了半天才吱声:“我也不想混,以前没吃‘官司’时,工作就不好找,现在这个样子,哪个企业要?”老顾得知小宋以前学过车工,他便四处留心。
5月底,在老顾的帮助下,小宋在汇龙镇一家机械厂上了班。记者采访的时候,老顾给小宋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老宋告诉老顾:“现在孩子变好了,工厂每月先发500元工资,他交给家里300元。”老顾很高兴,对记者说:“这孩子有救了,总算没白辛苦一场。”
小周——开了理发店
春光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绝大多数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或村干部,他们以汇龙镇22个社区和26个村为单位分片负责,帮教的对象有多有少,最多的一名社工结对了9名矫正对象。今年50多岁的李学明是台角村副书记,他今年帮教的是本村的小周。
小周今年23岁,前几年拜师学会了理发,在离家15多公里的惠萍镇开了家理发店。由于远离父母,他结交了坏朋友,因窝赃被判处缓刑,作为矫正对象回到了村里。考虑到小周今后的生活,李学明决定帮助小周重操旧业。小周的父母希望孩子的理发店离家不要太远,一来便于照应儿子,二来父母也好监管。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是郊区的台角村现在已经是工业区了,在路口想找间空房实在太难。李学明想方设法,终于在离小周家不远的省道附近找到了一间25平方米的房子,李学明还给小周办好了营业执照,小周的理发店开张了。
由于市口不错,小周的生意很好,他对生活重新充满了信心。看到笑容重新回到小周的脸上,李学明感慨地说:“这些孩子本质还不错,我们大家拉一把,他们以后不仅不再危害社会,而且还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长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