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时,63岁。7年前,他在长江新村居委会办公室西侧设了个修车摊。7年来,他凭高超的修车技术,凭一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赢得了顾客的喜爱。他的修车摊成了一些居民聚会闲聊的好场所。
8月25日上午10时左右,记者来到顾云时的修车摊。摊位上很热闹,四五个老人正坐在那里聊天,忙着修车的顾师傅不时地插上一两句话,一阵阵笑声从小摊上传开来。
退休教师老顾是这里的常客。他告诉记者,居委会活动场地有限,修车摊旁的树阴下冬暖夏凉,顾师傅特意撑起遮阳伞,年复一年,这里已成为小区老年人每天聚会的好场所。
“生意不是做一天头的”
7年前,顾师傅刚在这里设点修车时,顾客寥寥。不久后,居民们发现顾师傅不仅修车技术好,还讲诚信,于是车有大小毛病都找顾师傅。如今,顾师傅的摊位上几乎一天到晚都有顾客。
“生意不是做一天头的,对任何一个顾客都不能马虎。”顾师傅说。就拿最简单的坏胎子来说,是换新的呢,还是先补一下?顾师傅都要为顾客再三衡量。看到来修的车子的车链又干又锈,他就主动给加加油。而对于换个小橡皮头、拿个螺丝之类的小修小补,顾师傅从来不收钱。
“帮点小忙算不了什么”
让居民们感动的是,顾师傅除了修车外,还非常乐意助人。谁家的锅盖手柄掉了、拖把坏了,到顾师傅这里随来随修,而且不收一分钱。
今年元宵节前,新村里的李老师为组织学生参加火炬长跑需要制作100只火炬把手,时间紧任务重,李老师找到了顾师傅。顾师傅二话没说,马上赶做。做了整整一天多,最后,顾师傅只收了10元成本费。“都是左邻右舍,帮点小忙算不了什么。”顾师傅这样说。
长江新村居民老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去年春天,顾师傅修车摊旁的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摩托车与一辆电瓶车相撞,骑摩托车的妇女倒地不起,伤势较重。顾师傅见状,马上叫来车辆把她送到附近的市人民医院抢救。而骑电瓶车的小伙子为了前去处理事故把电瓶车丢在了他的修车摊上。顾师傅一直等到天黑还不见主人来领,便妥善保管了起来。直到第二天,主人才前来推走。
“老年人在一起乐趣多”
顾师傅的为人换来了居民们的好口碑。闲着的时候,小区里的一些老人都愿意到他的车摊来坐坐。于是,心细的顾师傅就从自己家里搬来几条凳子,从此,来这里坐坐的人越来越多。顾师傅还把别人丢弃的坏凳子捡回来,修理一下,放在摊位旁。
见老人们休息的地面方每逢下雨有点泥泞,他又买来水泥、黄沙铺平。“我也是老人,老年人在一起有乐趣。”在顾师傅看来,他所做的都是为自己寻找乐趣。今年上半年,他因家中有事而暂时歇业,几天下来,老人们竟然有点“失落”。
正在记者采访时,一位老人满脸汗水地走过来:“我今天刚从亲戚家回来,先到这里坐一坐。” 陆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