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义,家住少直镇元祥村8组。鲁中义潜心钻研油菜栽培技术,今年,他种植的油菜亩产达350公斤,比南通市平均亩产高出153 公斤,成了名副其实的“油菜大王”。
顶着炎炎烈日,记者来到少直镇元祥村8组。头戴草帽,瘦瘦高高的鲁中义正在棉田里劳作。他指着脚下的地块说:“油菜收割后种上了棉花,7亩油菜收获5000多元。”
鲁中义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上过高中的他在农村里算是个有学问的人。平时,他喜欢看书读报。在鲁中义家里,记者看到不少报刊、杂志,绝大多数是农业科技方面的。鲁中义笑着说:“现在种田不懂科学知识可不行,就拿我种的油菜来说,同样是史力丰、华杂优6号等优良品种,我的产量比别人翻一番,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谈起油菜种植,鲁中义滔滔不绝:以前种油菜一般不施基肥,即使施也只洒点过磷酸钙。今年,他用三元复合肥做基肥,效果果然好,油菜明显增产。种油菜,鲁中义还有一个“绝招”,就是给油菜施硼肥。今年,经农艺师指点,鲁中义率先在油菜地里施硼肥,结果油菜结荚率大大提高。村民们都说,效果这么好,明年一定效仿他,也施用硼肥。
鲁中义种油菜出了名,他的油菜田成了村里、镇上的“试验田”,而他本人在启东、南通甚至全省都声名赫赫。今年5月,江苏省农林厅把油菜种植观摩现场会开到了鲁中义的田头。由于鲁中义种植的华杂优6号新品种产量喜人,研发该产品的华中农业大学今年也慕名前往观摩。
种油菜出了名,而热心肠的鲁中义一点也不“摆阔”,总是尽力帮助村民种好田。不久前,同组老刘家的棉花叶呈鸡脚形,老刘着急地拽着鲁中义到他的棉花地诊断。鲁中义判断可能是药害。为了确认自己的诊断,他又打电话咨询市农林局作物栽培站的农技人员,农技人员肯定了鲁中义的判断,提出了补救措施。鲁中义马上转告老刘,让他对症下药,老刘的棉花很快恢复了长势。
今年种植油菜的时候,许多村民都到鲁中义家讨要油菜苗,他都慷慨赠送。鲁中义说,早先,买油菜籽的时候,他就特意多购买了一些,出了苗后,就送给附近的村民。鲁中义的老伴笑着告诉记者,今年邻村的一户村民怕讨不到油菜苗,就趁夜间到他家的油菜田里拔苗。第二天,鲁中义知道后,特意上门关照,要油菜苗随时都可以。
村民沈亚菊告诉记者:“现在村里许多村民跟着鲁家伯种田,他家浇水也浇水、他家施肥也施肥……”今年跟着鲁中义种油菜,沈亚菊也取得了亩产300多公斤的好收成。沈亚菊说,明年,她还会跟着鲁家伯种油菜,也弄个亩产350公斤。 陈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