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老师 庄稼的医生
时间:2006-07-17 A+   A- 举报

项觉生,男,58岁,市农林局作物栽培站工作人员。多年来,项觉生深入农户田头,积极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及配套技术,为广大农民送上科技“及时雨”。

讲台“老师”

7月5日,项觉生又下乡了,这天,他的目的地是东海镇和南阳镇。

  7点不到,项觉生搭乘公交车出发。7点30分左右,他来到东海镇兴旺村村委会会议室,该村100多名村民已聚集在这里,等候听取棉花栽培技术讲座。

  一落座,项觉生便开讲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是棉花花蕾龄期栽培技术。项觉生说,现阶段棉花正处于盛蕾到开花期,当前的培管十分重要。

  讲座结束了,村民纷纷涌上讲台咨询。村民老张急不可耐地问:前两天下了两场雨,他想给棉花施一点肥,是否恰当?项觉生告诉他,目前最要紧的是要让棉花稳长,施好当家肥是举措之一。同时他提醒,由于气温高,棉花的吸肥能力强,要注意施肥量,不然容易造成棉花旺长。李老汉拿出从自家棉花地里采摘的一片有斑点的棉花叶子,询问到底是什么病?项觉生仔细看后告诉李老汉,这是药害。另一位村民询问,他的棉花地只施了一次肥,现在还要施多少肥料?什么时候施?项觉生一一耐心回答。

  村民们开心地议论开来,现在种田不比以前了,品种需不断更新,技术也要不断跟进,这样才能有好收成。“有了你们这些农技干部,我们种田就不慌了。”一位村民对项觉生说。

  不知不觉,时间已超过11点多……

  类似的讲座,项觉生今年已主讲了10多场。6月份以来,在北新镇、海复镇等地就讲了3场。他告诉记者,讲座内容都围绕当地的种植实际,例如6月28日在北新镇普东村举办的讲座,是关于如何栽培四青作物的。因为该村农户主要种植青玉米、青蚕豆、青豌豆、青毛豆等四青作物。

背景:项觉生善于结合生产实际,做好农业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他引进的玉米新品种苏玉9号目前在我市的覆盖率达85.3%,比原品种增产11%多;他引进的花生新品种“鲁花14”目前覆盖率达73.6%,比原本地品种增产18%;2000~2002年,他累计推广秋豌豆“中豌6号”19万亩,使农民增加纯收入17000多万元。他曾荣获省农林厅颁发的“农业领导工程棉花丰产方竞赛”一等奖、江苏省种子站“玉米试区”先进个人及南通市“农业领导工程油菜丰产方竞赛”一等奖等。

田头“医生”

  下午3点,在南阳镇农技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项觉生来到了南阳镇汇城角村第6村民组顾明礼的棉花田里。

  项觉生看到部分棉花叶子呈鸡爪形状,与健康的棉花叶子相比,这些叶子皱巴巴,缺乏弹性。经过询问,项觉生初步断定是药害,猜测可能是除草剂引起的。

  半个月前,顾明礼使用了除草剂想除掉棉田里的野葡萄藤,谁料棉花也受到了损害。项觉生告诉他,现在可以采取肥水管理的措施,防治病虫害,确保新生长出来的枝叶不受影响。闻听此言,顾明礼长舒了一口气。顾明礼今年共种植了8亩棉花,前期已投入了3000多元,见棉花受损,夫妻俩已急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现在听了项觉生的话,心里放宽了。

  这时,许多村民闻讯赶来,纷纷要求项觉生去看看他们的棉花……

  像这样的田间“诊断”,对项觉生来说是“家常便饭”。6月份以来,项觉生到田间为群众诊治种植物病虫害20多次。仅7月4日这一天,他就和另外两位农技人员,到海复、和合、东海等地踏看了数十块棉花地,在田头与棉农面对面交流,指导农户正确栽培。

背景:多年来,项觉生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省和南通市的农业科研攻关项目。2001年,他承担完成了农业部“双低杂交油菜推广与开发”、“油菜新品种推广”、“春玉米盘育乳苗早熟高产技术示范应用”、“油菜新品种推广”四个项目的实施工作,累计推广面积达60多万亩,使广大农户增收1亿多元。2003~2005年,他承担了江苏省“优质油菜史力丰推广与产业化开发”工程,推广面积15万多亩,亩产油菜籽230多公斤,比项目实施前平均亩产增产了50多公斤,亩产值增130多元;承担的江苏省“高品质棉产业链”项目,两年合计推广面积8万多亩,平均亩产皮棉90多公斤,比原有亩产皮棉增产10多公斤,两年总产值增1600多万元。近年来,由他主持的农业科技项目,共有13项先后获得部、省及市农业科技成果奖。
                                   陈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