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华,25岁,市东岳药业有限公司职工。他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爱厂如家的故事。2005年底,进厂仅半年的他被公司表彰为先进个人,今年又被推荐为市文明职工。
记者在位于和合镇的东岳药业有限公司见到李冬华时,发现他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小伙子。显得有点拘束的他,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李冬华原是一名水电工。2005年6月,东岳药业有限公司招工时,他被公司招聘为反应釜车间操作工人。按照规定,新工人要参加3个月的培训。李冬华除了接受厂里安排的培训外,一到车间就虚心向老师傅学习,还主动加班加点琢磨技术。
反应釜车间对化学物质反应时间的控制要求很严格。反应时间短了,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反应时间长了,产品就变成另外一个品种了。工人如果操作不当,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让公司领导感到诧异的是,一般新工人3个月才能基本学会的操作技术,李冬华却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掌握了,并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让他提前结束了培训期。他是同一批新工人中唯一提前2个月转为正式工的。
东岳药业公司是一家化工企业,安全对每个员工来说都是一根高压线。说起安全生产,李冬华对记者说:“抓小事才能成大事,抓小事才能防大事。”一直以来,他对消防安全十分敏感。去年7月的一天,李冬华上夜班。他与班长一起到一号仓库进原料。突然,他发现百米远的化学危险品仓库东北角有隐隐约约的火苗闪现。他马上警觉起来:“厂里是不能有明火的,哪来的火花呢?”他当即跑了过去,一看是堆放在角落里的废纸不知什么原因起了火。眼看火势越来越大,他一边果断让班长去车间叫人,一边熟练地操起消防水龙带灭火。同事们赶到时,他已经将火势控制住,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
生活中,李冬华与同事亲如兄弟姐妹。企业为工人安排了免费午餐,操作工人轮流吃饭。李冬华总是让一起当班的同事先去吃饭。去食堂迟不仅饭菜凉了,而且好一点的菜都没了,但是李冬华却从不在乎。他腼腆地说:“企业就是我们的家,同事就是兄弟姐妹。”
陆 伟 王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