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珠新村,有一位热衷于社区服务的陈淑珍阿姨。她所在的楼宇邻里关系特别融洽,楼道环境分外整洁。她曾被南通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南通市文明新风典型”。近日,她又被汇龙镇街道办事处评为“邻里之星”。
这里居住环境整洁,楼道秩序井然,住户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友善。走进明珠新村75号楼,邻里和谐的清风扑面而来。提及楼长陈淑珍,居民们都夸她是个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好楼长。
1996年2月,从甘肃煤碳靖远矿务局退休的陈淑珍同家人一起回到了阔别四十年的家乡——启东,成为明珠新村75号楼的一个住户。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闲不住”的陈阿姨欣然当起了楼长。
楼道事务繁琐纷杂。当上楼长后,陈淑珍碰到的第一件棘手事就是收保洁费。大多数住户拒交保洁费,有的甚至还恶语相向。每当这时,陈淑珍不羞不恼,耐着性子等对方发完牢骚,再拿出有关文件,反复宣传保洁费的用途。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居民找出各种理由拒交。
面对这种情况,陈淑珍想:这是我当楼长后的第一次收费,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就是吃再多的“闭门羹”,也得把保洁费收齐。于是,她用微笑与诚心叩开了一户又一户居民的家门。真诚换真心,居民们终于被感动了。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明珠新村75号楼的保洁费收缴率连续多年都是100%。如今,居民们只要见到收保洁费的通知后,都主动把钱送到陈淑珍手里。
有了第一次收保洁费与居民的“零距离”接触,陈淑珍的“人气”在居民心中直线飙升。陈淑珍然成了值得居民们信任的好大姐、好阿姨。平时哪个楼道灯泡坏了,陈淑珍拿出自家备用的新灯泡请人换好;谁家下水道堵了,她当起物业管理员,请人清理疏通;哪家父母晚归,把孩子关在门外了,她又当起了保姆,把孩子领回家安顿好……“遇上这样的好邻居,是我们的福气。”居民们开心地说。自从陈淑珍当了楼长后,明珠新村75号楼的居民少了很多烦恼,“身兼数职”的陈淑珍忙得不亦乐乎。
在楼道管理中,陈淑珍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门内一尘不染,门外视而不见。为了保持楼道整洁,陈淑珍每天默默地清扫楼道。但她发现,这不是解决楼道卫生的根本办法。为了提高大家的公共卫生意识,陈淑珍在一次住户会议上,公布了一条“楼规”:“双月由双号门牌打扫卫生,单月由单号门牌打扫卫生。”这一规矩还写进了《邻里公约》。从此,打扫卫生成了居民们的自觉行动。有杂物必清,有脏物必扫,邻里之间争着打扫公共卫生。陈淑珍创立的这一楼规得到社区居委会的认可,并在社区全面推广。
“邻里相见不相识”,已是现代社区的普遍现象。为了拉近居民彼此之间的距离,促进邻里相互熟悉、了解和信任,2001年9月,在陈淑珍的倡议下,75号楼在全市首家举办“邻里节”活动。自我介绍、同唱一首歌、知识竞答、家庭保健讲座……丰富多彩的楼院文化活动使住户间的关系融洽了,明珠新村75号楼成了一个快乐的大家庭!住在楼内的居民都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看到邻里之间亲如一家人,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啦!”陈淑珍笑呵呵地说。
张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