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大兴镇果园村的孤儿小锦伟在市人口计生委领导的牵线下,被南阳镇武陵村陈松平、黄菊香夫妇收养。从此,这个孤苦伶仃的女孩子有了一个幸福的家。
在武陵村支书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了陈松平的家。
宅前,黄菊香正在打扫卫生。陈松平在汇龙镇打工,而孩子还没有放学。
说起孩子,黄菊香打开了话匣子。2004年7月,刚刚失去儿子的夫妇俩悲痛不已。市人口计生委主任陈建新到武陵村调研时,了解到他们想收养一个孩子。没过多久,陈建新就打来电话,说给他们找到了一个女孩——大兴镇果园村的小锦伟。
小锦伟的身世很坎坷。还未满月父亲就去世了,不久母亲改嫁,把她留给了70多岁的爷爷奶奶。8岁时,小锦伟的爷爷因脑溢血突然死亡,从此小锦伟的生活更艰难了。2004年,小锦伟13岁,而84岁的奶奶实在没有能力抚养她了,孩子面临失学的困境。
陈松平、黄菊香夫妇俩决定先去看看孩子。那时正值酷暑,夫妇俩看到的是一幅让人心酸的画面:孩子又瘦又黑,身上穿着旧的汗衫、中裤,脚上穿着奶奶的旧解放鞋。陈松平夫妇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征得孩子和奶奶的同意后,本来想看了看再说的夫妇俩当天就把孩子带走了。
从大兴镇出来,陈松平夫妇直奔文峰大世界,为孩子里里外外买了好几套衣服。当陈松平夫妇带着孩子回家时,邻里乡亲们都很纳闷:这么大的孩子能贴心吗?
回忆到这里,黄菊香很是欣慰:“我们和孩子很有缘,孩子很懂事,也很‘着肉’。”当晚,孩子来了后,夫妇俩触景生情想起了儿子,一边做饭一边落泪。这时小锦伟就过去与他们聊天。吃完晚饭,陈松平教小锦伟放VCD时,小锦伟脱口而出唤起了“爸爸”。不久,小锦伟还给自己起了个名字——陈红丽,小名丽丽。
丽丽来了一个星期后,陈松平夫妇带着她去看奶奶。夫妇俩给老人买了饮料,临走时还塞给老人200元钱。
丽丽很懂事,很关心爸爸妈妈。每当丽丽看到爸爸妈妈暗自伤心时,就安慰他们说:“现在有我了,你们不要再伤心了。”
最让夫妇俩操心的是开始丽丽的学习成绩不太好,跟不上进度。为此,父亲每天晚上都要辅导女儿,一个学期后,丽丽的成绩追了上来。
正说着,丽丽回家了。小姑娘胖乎乎的,扎着一根马尾辫,穿着蓝色运动服。放下自行车,她连忙向妈妈解释说:“今天放学晚了,所以回家迟了。”丽丽已上六年级了,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所以老师经常为他们开“小灶”。
记者与丽丽聊了起来,少女没有一丝陌生感,说话间,不时露出一对小酒窝。从可爱的神态和无拘无束的言谈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 陆 伟
报料 杨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