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云汉,男,81岁。从1999年开始,他全身心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他所在的村被南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被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先进个人。
构建网络细调查
阙云汉退休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对青少年的成长尤为关注。在他心中,培养好下一代是百年大计,自己从教出身,如今是重返“责任田”,一定要把“责任田”种好。
阙云汉家住合作镇保田村。近几年,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一些孩子就留守在村里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些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成了阙云汉一个心结。在阙云汉的建议下,村里成立了关工委,他任常务副主任,聘请全村64个村民代表和48个“五老”人员为监护员,构建了一个由133人组成的村关工网络。
为了摸清全村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基本情况,阙云汉翻阅全村名册后抄录登记,再骑着一辆电动车逐一登门走访。他还来到学校,了解村里孩子的思想、生活状况。阙云汉考虑了很久,设计了一份有23个项目的“在校学生现状抽样调查表”,对村里60多名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再有的放矢地编写资料进行宣传教育。
倾心关爱下一代
在保田村,阙云汉等人以黑板报、宣传窗作为阵地展开教育工作。阙云汉专门制定了一个计划,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一年里要做些什么工作,搞些什么活动。
他们不定期开办思想道德教育讲座。没有现成的教材,阙云汉便自己动手编写。几年来,阙云汉自己编写的讲稿近百篇,而从各类书刊杂志上搜集的宣讲材料2000多篇。阙云汉把自己编写的、搜集的文章编成《关工教材选辑》,赠送给全市各乡镇关工委作为参考教材。
同时,村关工委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如把公民道德歌编成快板,教孩子们说唱;暑假里开展夏令营等活动。
6年来,阙云汉先后讲课209次;出黑板报138期;组织学生开展夏令营活动6次。
多年来,阙云汉都是自掏腰包搞活动,从不伸手向集体要一分钱。他说,把钱用在关工事业上,心甘情愿。
结对帮教搞“三包”
见到村里少数青少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阙云汉就认真思考起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决定采取结对帮教的方法,引导这些孩子走上正道。对于一些重点对象则采用三包方法——包教、包帮、包转变。保田村原来有两名少年整天不务正业,还在派出所里挂上了“号”。阙云汉与另外一位老同志,分别结对帮教这两个孩子。阙云汉与孩子多次反复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劝说。一个孩子思想转变后,感激地对阙云汉说:“谢谢阙家伯,我一定听你的话,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阙云汉老人的无私奉献,换来了保田村孩子的健康成长。6年来,保田村全村青少年群体未发生一起事故。
陈红美 陈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