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新,男,42岁。在不久前的“双强型”村干部选举中,他以全票当选,连任近海镇公益村支部书记。作为公益村的“管家”和“掌门人”,带领村民过上小康生活是他最大的梦想。
在近海镇公益村,一谈起支部书记宋国新,村民们都津津乐道。
宋国新是土生土长的公益村人。10多年前,宋国新开始养殖肉鸡。渐渐地,他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养殖办法,成了养殖肉鸡的“土专家”,并率先致了富。
几年前,宋国新担任了村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共走致富路便成了他的一个目标。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宋国新扶持村里农户养殖家禽,他毫无保留地把养殖技术传授给他们。从养殖前的消毒到养殖中的喂育料理,再到销售后的清扫,宋国新手把手地教。非典时期,宋国新自己做好家禽的各项防治工作,还到村里养殖户家中指导防疫工作。在宋国新的引领下,村里的七八家养殖户一起平稳度过了非典、禽流感等特殊时期。现在,这七八家养殖户的家禽养殖事业欣欣向荣,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作为村支部书记,宋国新考虑的不只是带动一部分人富起来,他要让全村的人都富起来。每年正月半过后,村里一些年轻力壮的青年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而许多妇女都赋闲在家,打牌、聊天,无所事事。宋国新根据她们的实际情况,联系了当地的私营企业,会开马达车的,进服装厂;会针织加工的,进针织厂;没有什么技术的,就从事一些简单的工种。现在在公益村很少看到年轻一代三五成群打牌小赌的场景。
逢年过节,宋国新总会上门看望在外打工返乡的村民,了解、掌握他们在外打工的情况,提出一些建议意见。去年春节的时候,宋国新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村民苏劲松夫妻俩长年在外打工,一年只能回一次家,正在上学的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抚养。夫妻俩在外十分想念孩子和老人,但为了生活得更好,他们只能埋下思念,在外拼搏。宋国新知道苏劲松夫妻俩都有服装裁剪的技术,就鼓励夫妻俩在家乡自己办厂。宋国新几次三番动员苏劲松夫妻俩,他诚恳地说:“工人我帮你们想办法招,资金上的困难我也帮忙解决。”在宋国新的鼓励下,苏劲松夫妻俩终于下定决心!现在,夫妻俩办的小厂已经正式运转。
一个村支书的报酬并不高,但工作量却很大,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有人不理解,如果为自己的事业这样辛苦奔波,宋国新早就“发”了。但宋国新却总说:“既然我是村支部书记,我就有责任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陈利剑 陈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