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和合镇一户普通农家宅上,张秀兰老太与年逾花甲的继子抱头痛哭。在法官的努力下,一起赡养案件演变成了母子的感人场面。
张秀兰今年88岁。1940年,张秀兰的丈夫病故,她与女儿相依为命。后来,张秀兰带着女儿改嫁给了近海镇爱民村朱锦昌。当时,朱锦昌有三儿一女,除大女儿出嫁外,三个儿子分别只有10岁、7岁和4岁。张秀兰像照料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着这3个孩子,直至他们长大成人。
1998年,80岁的张秀兰在未与3个继子沟通的情况下,为赡养问题告上了法庭。面对老人的起诉,3个继子因为继母事先并未通知觉得难以接受,但是顾及继母的养育之恩,他们愿意给付赡养费。后老人与女儿一家一起生活。8年来,3个继子通过邮局把赡养费寄给老人。
今年1月,张秀兰老人向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2005年度的赡养费,同时要求继子们能前来看望。为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法官先后来到张秀兰的3个继子家。经过一番工作,大儿媳表示不但愿意给付赡养费,还答应去看望老人。小儿子朱洪兴摔伤了腿在家中养伤,但他也同意去看望继母。法官们还了解到,二儿子常年患病,于是法官与他的妻子说明了情况。二儿媳告诉法官,由于丈夫身体不好,只靠她打工维持家庭,所以没有及时给老人寄赡养费。二儿媳表示,对赡养费一定尽力而为。
没有了思想疙瘩,法官们又策划起了母子团聚的方案。法官告诉三兄弟,准备带他们一起去看望老人。让法官们高兴的是,“探亲”当天,大儿媳、二儿媳和小儿子都早早地整装待发。半个小时后,一行人终于来到了老人的女儿家。相隔8年,当朝思暮想的儿女们站在老人面前时,老人几乎不认得了。子女们的嘘寒问暖唤回了老人的记忆,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听说小儿子因摔断腿下车不方便时,老人步履蹒跚出门去找儿子。母子相见,泣不成声。小儿子向母亲解释说,因摔断了腿,所以没有及时寄钱。老人则拉着儿子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陆 伟
报料:陆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