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陶真,男,82岁。离休20多年来,他在新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单位出黑板报、义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赠阅自己编辑的养生保健资料……他用一颗年轻的心美丽着晚年生活。
书桌上,报纸分类叠放;书柜里,书籍整齐有序……走进沈陶真的家,浓浓的书香味儿扑面而来。已是耄耋之年的沈老精神矍铄,容光焕发。
1985年4月,沈陶真离休了。闲不住的他,主动担任了《启东县志大事记》的搜集、核实工作。几年间,他先后翻阅了省、地(市)、县档案馆、图书馆和县直60多个单位、几十个乡镇的有关史料,摘录史料卡片1万多张、200多万字。“《启东县志》是记录启东百万人民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史书。作为《县志》编撰的参与者,我感到非常自豪!”沈老兴奋地说。
多年来,沈陶真为小区里老年人的养生保健默默奉献。离休至今,他已自费编辑了15期《老年体育简讯》、9期《养老保健资料》,出了600多期关于养生保健的黑板报,举办了30多场次健康教育讲座。每出一期简报、黑板报或举办一场讲座,沈老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策划、选材、编稿、排版、书写,全部独自完成。有一次,沈老为了第二天能够及时出黑板报,竟然凌晨2点多就起床编写稿子。 “黑板报的备‘报’笔记已写了27本,养生保健知识剪贴也有36本。这些都是我的宝贝。”沈老指着一摞摞捆扎好的记录本笑着说。
为了更好地传播健康知识,沈陶真自费订阅了《家庭医生报》、《益寿文摘报》、《大众医学》等十多种报刊。“每天我都会花大量的时间‘畅游’其中,边学习边摘记。”沈老乐不可支地说,“这是一种享受!”
累积多年的养生保健知识,沈陶真成了远近闻名的“保健医生”。去年4月的一天,沈老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自山东省阳谷县曲棉二厂的信件。他心里直嘀咕:好像没有山东的亲戚啊?原来,来信者名叫高振祥,患神经衰弱症多年,吃了许多药,但仍不见好转。一次,他偶然在《健康时报》上看到了沈老写的名为《老当益壮有良方》一文,好似看到了希望,就慕名写信,向有相同患病经历的沈老讨教心得。沈老立马毫无保留地将治疗方法作了详细的回复。“没想到,一个千里之外的陌生人竟然如此信任我。”沈老笑呵呵地说,“能够帮助别人是我最大的快乐!”
除了对养生保健情有独钟外,沈老的兴趣十分广泛,门球、书法、绘画、集邮样样在行。“我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沈陶真说,“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我会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张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