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奉献给农村孩子
时间:2006-03-13 A+   A- 举报

走在人群中,她其貌不扬;站在讲台上,她却神采飞扬,她是惠丰镇小效小学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名叫徐萍。


l975年,18岁的徐萍以一个代课老师的身份走上讲台。她先后在9所农村小学工作过,30年教海探航,她与农村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心中,学生最重


在同事的眼中,徐萍是个学校重于家庭、事业胜过一切的人。徐萍自己也常说,她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妻子和母亲,对家人有很多愧疚。有一年,她父亲心脏病复发,要到省城动手术。徐萍没有兄弟,作为大女儿理应负起护理父亲的责任。但当时她想到的却是班上即将毕业的学生,就硬着心肠让丈夫请假陪父亲去南京鼓楼医院。校长和同事多次劝她一同前往,大家都表示愿意代她执教毕业班的课,她一概谢绝:“你们的心意我理解,对父亲我也应尽一份孝心,但班上的学生更离不开我啊。”
  有一次,徐萍的丈夫突然发高烧,持续11天体温徘徊在39℃~4l℃,经检查确认患了败血症,病情危急。就在丈夫住院后的第三天,班上一位学生因患肝炎住院刚康复回校,徐萍打算利用早、中、晚时间为这位学生补课。一天放学后,徐萍留下这位学生为他补课。也许是太专注了,她完全忘了正在医院治疗的丈夫,待学生的父母来校接孩子时,天快黑了。这时徐萍才想起丈夫还在医院等着她。她骑上自行车匆匆赶了十多里路来到丈夫身边,见到正在吊盐水的丈夫时,徐萍很是内疚,眼泪忍不住直淌下来。就这样,在丈夫住院治疗的50多天时间里,她没有请过一天假缺过一堂课,而那位患肝炎的学生经过补习,成绩很快赶了上来,期末考试数学得了90多分。孩子的父母笑了,徐萍也笑了。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从教多年,徐萍对教育有自己的心得。她常说,学生没有好差之分,产生差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没有找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 。她深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2001年秋,由于一些村小被撤并,她班上分来十几位新生,成绩参差不齐,几个顽皮生着实让人头痛,但她很乐意地接受下来。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她弄清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然后对症下药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她不厌其烦地经常为这些学生“开小灶”。经过努力,一年后,她所任教的班级年段考试合格率达100%。


多年来,徐萍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精心钻研业务、努力优化教法,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育人之路。徐萍所任教的班级的教学质量在全镇总是名列前茅。她辅导的学生,多次在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和南通市数学竞赛中摘金夺银。她所带的班级常常被评为文明班级,多名学生被市有关部门评为星级队员、市级三好生、文明生等。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


  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孩子。对特殊的学生徐萍更是倾注了特别的爱。学生小汤8岁就失去了母亲,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小汤和年迈的祖父母一起生活。面对这个缺少关爱的孩子,徐萍时时关注着他的成长,头发长了掏钱让他去理发,生病了主动送他到卫生室,学习用品没有了就给他备好,天凉了还给他织毛衣。学生小嫒的父亲在打工时不幸被吊车压死,母亲改嫁他人,她同时失去了父爱和母爱。家庭的不幸,让小嫒情绪低落,成绩直线下降。为了帮助她增强生活的信心与勇气,徐萍费尽了心思,与她促膝谈心,带她回家吃团圆饭,帮她辅导功课。在她的真诚关爱下,小嫒重新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位在农村小学耕耘了30年的老教师,徐萍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她所挚爱的教育事业,她出色的工作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她多次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市十佳师德标兵。       朱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