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讲究的是人品”
时间:2005-11-25 A+   A- 举报

深秋的一天,记者来到郭宏宇的灯饰公司。中等身材、一头直发的郭宏宇在店堂里热情接待顾客、介绍品种,忙而不乱。郭宏宇微笑着说:“开店10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安安稳稳地休息过一天。”


  郭宏宇是个闲不住的人。她丈夫原是供销社的一名职工,每个月的工资能养活小家庭。但是婚后不久,郭宏宇就看中了位于江海路上的汇龙塑料厂的旧厂房,办起了为纺织企业提供配件的小作坊。那年是1985年,私营企业还是凤毛麟角。


  回忆起自己的经历,郭宏宇说:“我是个能吃苦的女人。当时,为了节省成本,只请了3个工人,我与工人一起干。那时我正怀孕,哪怕身体再不舒服,我也坚持着焊锡条。这让我的丈夫心疼不已,而我却全然不顾。”


  1990年,本市的纺织企业纷纷淘汰旧机器,使用新的纺织机,郭宏宇的纺织配件小作坊也就失去了市场。她把原有的机器设备和原辅材料全部转卖了,挣得了第一桶金。


  郭宏宇拿这笔钱改行做起了地板、钢砖生意。经营建材没有多少日子,有一天,两个浙江人找上门来商谈:“你做的是地板、钢砖生意,屋顶空着,就租给我们做灯具。”郭宏宇答应了。


  时间一长,郭宏宇发现这两个浙江人比较“讨巧”,常常让她看店时帮忙卖灯具。那时候,启东灯具门店还不多,郭宏宇想:还不如自己做。于是,她同那两个浙江人商量,由浙江人负责货源,她经营。就这样,郭宏宇走进了灯具领域,一直做到了现在。


  “灯具行业同其它行业不同,假冒仿制产品很多。特别是刚起步的几年,老百姓不熟悉灯具,仿制产品以假乱真,而价格与正宗产品相差数十元甚至数百元。做生意做的是人品,我从来不以次充好欺骗顾客。”郭宏宇说。正因为看重她的人品,许多顾客成了她的老朋友,有的顾客甚至还邀请她到家中代为设计灯饰。启东宾馆等星级酒店和大型公司都与郭宏宇建立了10多年的业务关系。她还是欧普、西蒙、普利亚等10多个国内知名空间艺术照明品牌的特销商。


  从当初的一节电池、一只电灯泡做起,10多年一步一个脚印,如今郭宏宇的公司已经是我市规模较大、品种较全的灯饰企业。虽然生意做大了,但是灯泡、插座等小生意,郭宏宇还是不放弃,为的就是方便顾客。长江新村有一老太购买了一只电灯泡后,说灯泡不亮,郭宏宇马上派人上门检查,结果发现是灯座坏了。郭宏宇常常对营业员们说:“不论生意大小,只要顾客有需求就要服务好。”


  为了让启东的灯具跟上流行节拍,郭宏宇还经常到上海等大城市考察。虽也常常带着孩子一起出去,但是每到一个城市,她总是转在灯具市场,没工夫去其他地方游玩。为此,现在孩子再也不愿意跟她一起外出了。说到这里,一丝惆怅显现在她的脸上。
                          陆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