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科研“领军人”
时间:2005-11-21 A+   A- 举报

      唐琛明,46岁,高级工程师,江苏海四达集团副总经理。多年来,他参与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开发了多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02年,他主持开发的“无汞、无镉锌镍一次电池”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今年10月,他获得启东市“英才奖”。

(一)
  唐琛明总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老家在南阳镇的他是个地道的农村孩子,1977年,高中毕业正巧赶上了国家恢复高考。当年,许多老三届毕业生都加入了复习迎考的行列。唐琛明记得当时参加复习的人特别多,常常是一二百人一起上大课。那年,20岁的他顺利考入了南京化工学院。4年后,他作为文革后的第一届高校毕业生被分配到当时的启东化肥厂。


  作为厂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唐琛明被安排到生技科。当时,企业一吨煤只能生产一吨化肥。他同厂里的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慢慢地用煤量下降了,最后生产一吨化肥仅需0.6吨煤。
  1990年,唐琛明成了化肥厂的副厂长。在他的组织带领下,化肥厂的生产工艺不断改进,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到2000年,企业年生产合成铵2万吨。


(二)


  企业改制后,海四达集团主要生产军用电池。电池市场的竞争很激烈,同时军用产品的门槛相对又高。为此,作为企业副总经理的唐琛明带领厂里的技术人员积极开发新的军用产品,研制生产航空用电池,使企业成为国内仅有的2家航空用电池定点生产企业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唐琛明发现民用产品也大有前途。通过市场调研,他大胆决定改进民用市场上的电池,把目光对准了能耗较大的小家电电池。唐琛明带领30多名科技人员一起攻关,向专家、教授请教,翻看有关资料。经过一年多的试验,2002年,终于成功地研发出了“无汞、无镉锌镍一次电池”。这种高功率环保电池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2年12月,这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03年4月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04年5月获得南通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该项目已经投入生产,主销香港等地。


(三)
  近年来,唐琛明的科研成果已申请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项目有2项,还有6项专利正在申报中。正因为有了唐琛明等一批埋头科研的技术人员,2003年,海四达集团被省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省级科研基地——江苏省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开发新品别人看到的都是成果,但经历的失败远比创造的成果更值得回味。”唐琛明说,“前不久我们尝试一个新的项目,想把二介镍转化成三介镍的原理应用于改进传统的极板浸渍工艺。请教了许多专家、教授,都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但是真正试验时却碰到了许多问题,换了好几种试验方法,最终都失败了。现在,我们又尝试新的方法,还不知道结果如何。”


“但是无论失败多少回,只要产品能够对社会有益,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唐琛明坚定地说。


  作为我市唯一的一个省级研发基地,海四达集团今年承担了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个:电动工具镍氢电池、新一代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项目。目前新一代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已经通过省级鉴定。“我市是全国电动工具的主要生产地,要是电动工具有了环保型镍氢电池,那启东的电动工具市场就更大了。”唐琛明透露,有关的研发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
                            陆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