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善央,来自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受聘于黄海滩涂开发公司。他扎根滩涂10年,埋头研究开发新品种、新技术,让滩涂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前不久,他获得了我市第一届英才奖。
提起黄海滩涂开发公司水产技术总工程师、金海岸水产研究所所长朱善央,东海镇众多养殖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亲切地称呼他“我们的朱老师”。
朱善央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研究所研究员。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老同学引荐他结识了黄海滩涂开发公司老总顾邦祥。当时的黄海滩涂开发公司刚刚起步,顾邦祥得知朱善央是水产养殖方面的专家,便向东海研究所领导提出特聘朱善央的要求。所党委同意后,朱善央二话没说,把年迈多病的父亲托付给爱人,放弃了舒适的工作环境,来到黄海边。
当时,土池育苗等技术尚不成熟,产量效益不稳定,有的育苗户一掷数万元血本无归。为此,公司于1998年成立了“黄海滩涂水产技术开发服务中心”,由朱善央主持“专家门诊”。在育苗季节,朱善央接待的每一次咨询,他都解疑释惑,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有时一些焦急的养殖户夜间请他到塘里“诊断”,他从不推辞,总是从床上爬起来就下塘。碰上一些贫困的养殖户,他有时还倒贴蟹药。在“诊断”之余,他还带领同行摸索出一套成功的土池繁养技术,可节约成本50%以上。
“让滩涂生金”,是朱善央不变的信念。10年来,他很少回沪探亲,埋头于滩涂,带出了一批育苗土专家。根据滩涂水产资源贫乏的现状,他与兄弟科研院所10多位专家教授一起,不断开发新品种、新技术。近年来,他主持国家级、省市级科技项目近20项,其中,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泥螺人工杂交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高涂围堰人工蓄水精养沙蚕》、省级科技项目《贝虾蟹综合养殖示范》、《泥螺种群与提纯复壮研究》等五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国内领先。诸多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使黄海公司滩涂年新增产值1500多万元,帮助2500多个养殖户年增收1000多万元,公司多次获得为优秀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基地、南通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目前,朱善央正忙于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园申报筹备工作。他说:“科研无止境,我要示范推广更多的新品、新技术,让江海滩涂献宝,让更多的养殖户增收。”
熟悉朱善央的人都说他是个“拼命三郎”,他经常不分昼夜地工作,吃饭也是饱一顿、饿一顿。近年来,过度操劳的他经常犯病,高血压引发冠心病多次晕倒,家人、朋友苦口婆心劝说他住院,他总说时间不够用。后来,实在支持不下去了,才住院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就又急着出院了。他还动员妻子也来育苗场,辅佐他的事业。
当初,朱善央与黄海滩涂开发公司签订的聘期为两年。两年下来,他觉得启东的江海资源得天独厚,滩涂是他大有可为的舞台,他决心扎根启东,创一番自己的事业。除努力完成公司的科技开发服务外,朱善央还自办实体投入新品种开发。2001年,50岁的他筹集了30多万元,创办起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启东市金海岸水产研究所”,成为黄海滩涂开发公司的协作单位。研究所建立2000立方米工厂化育苗池和百亩育苗场,当年培育罗氏沼虾6000万尾,为养殖户提供优质苗种。
第二年朱善央又挥师北上,在洪泽湖租赁600亩养殖成蟹,却因遭受意外的洪灾导致亏损。灾害摧不垮朱善央的信心,他再次筹集启动资金,先后中标农业部东海区培育青蛤、菲律宾蛤苗种放流项目,育成蛤苗5700万粒;培育西施蛤苗种8212万粒、黄蛤苗种5000万粒,并支持本省大丰市发展泥螺良种养殖。辛勤耕耘的朱善央终于在这片黄海滩涂上收获了累累硕果。
朱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