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兵,家住启隆乡长江村。当儿子提出想当兵时,家里面临不少困难,但老沈义无反顾送儿参军,还时常叮嘱儿子安心服役、勤奋工作。老沈的儿子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一年来,在部队各类军事比武中获得了多个第一。最近,沈志兵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子弟兵家长”。
在红阳港渡口等了差不多2个小时,才等来了因雾而推迟了航班的渡船。渡江赶到启隆乡长江村,找到沈志兵时,已近午饭时间,可沈志兵夫妇俩仍在村里的大仓库前忙着“打黄豆”。沈志兵憨厚地打着招呼:“收种时,就特别忙,连饭也顾不上吃了。”
沈志兵夫妇今年共种了17亩地。尽管是机耕机种,但每遇播种、收种,夫妻俩就会忙得团团转。为了节省开支,不到迫不得已,夫妻俩还舍不得请帮工。
沈志兵的家是原农场两间破旧的宿舍,不足40平方米。屋内,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张军人合影,指着后排中间的一位,沈志兵笑容灿烂地说:“这就是我儿子。”儿子大了,懂事了,常常来电话叮嘱他们不要太劳累。农场改制后,沈志兵夫妇就靠种田为生,农闲时,老沈还外出做泥工贴补家用。
对家境不富裕又缺少人手的沈志兵夫妇来说,儿子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儿子走出校门后就在市区一家汽车修理厂当了修理工,月收入1000多元。遇上农忙,儿子就请假回来当父母的帮手。老沈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儿子很小的时候就会煮饭给我们吃。”
也许正因为儿子太贴心了,2004年征兵开始后,当老沈的儿子突然向父母提出想去当兵时,老沈夫妻俩愣了一下。然而老沈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告诉儿子:“你想去就去呗。”于是在父亲的陪同下,老沈的儿子到乡里报了名。体检、政审,一路顺利,看着儿子就要穿上绿军装了,老沈心里特高兴。老沈说:“那些日子,我一遇到亲朋好友就会告诉他们,‘我儿子要当兵了’。不知怎么的,看到那些想方设法逃避服兵役的年轻人,我就觉得我儿子真了不起。”因为当年有西藏兵名额,老沈又特意陪着儿子去找乡人武部长,请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由于进藏名额有限,老沈与儿子并没有如愿以偿。事后有邻居对老沈说:“你真傻,儿子想去当兵就让去呀。”沈志兵却笑着告诉邻居:“儿子做得对,我应当全力支持。”
儿子当兵后,家里就靠不上他了。儿子知道家里的情况,常常一个星期打好几个电话询问家里的情况。为了让儿子在部队安心服役,沈志兵总把家里的困难化大为小,轻描淡写。今春农忙时节,沈志兵夫妇起早摸黑忙在农田里。有一天,老沈很晚收工,由于天黑看不清路面,不小心摔了一跤,摔断了右腿,在医院整整住了一个月。可是当儿子打电话回家时,老沈关照妻子对儿子说家里请了帮工,一点都不忙,让儿子不要操心。至于摔断了腿的情况,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向儿子透露。
今年的夏收夏种,由于干旱,播种了的庄稼不出苗,夫妻俩一次又一次补播,累得几乎趴下了。这时,老沈不由自主地想:如果儿子在家就好了。可当他接到儿子军事比武又拿第一的报喜电话时,他只是一个劲地夸奖儿子,只字未提家里的困难。老沈说:“儿子是我家的骄傲,他在部队这么努力,我们还有什么可埋怨的。”
张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