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新,46岁,市公安局近海派出所民警。1988年参加公安工作,2001年,他从市区调到偏僻的近海派出所当了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从警10多年来,他兢兢业业埋头工作,无怨无悔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02~2004年,连续3年被评为南通市优秀社区民警,2004年被南通市公安局评为“十佳民警”,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今年被推荐为江苏省优秀人民警察候选人。“
群众想些啥,需要啥,有啥困难,只有沉下身去,放下架子,才能摸到实情,也只有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不把他们当外人,老百姓才能给你掏心窝子。”
——摘自陈德新的入户调查手记
2001年,陈德新从市区交巡警部门调到近海派出所当社区民警。此后的3年多时间里,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囫囵的双休日。不分白天黑夜、也不分上班下班,只要一有空,他就带着笔记本,驾着摩托车,走村串户。他最乐于干的事就是和村民拉家常,从中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往往是村民闲谈时不经意地说起一些问题,他就记下来,等他下次再来时,已经带来了解决的办法。
今年8月初,陈德新在入户调查时,了解到爱民村400多户村民因供水管道淤泥堆积阻塞而喝不上自来水。他想,在这样高温干旱的夏天,群众没有水喝可是个大问题,无论如何也得想办法解决。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冒着高温、顶着烈日,向村干部反映,向水井、消防等单位的专业人士讨教解决办法。最后在市政公司专家的指点下,购置了高压水泵、皮龙,将高压泵安装在柴油机上,采用冲水逐步疏通管道的办法。他组织了几名村民分组轮班昼夜奋战,一段一段地冲水疏通。在搬运水泵过程中,陈德新右臂不慎被机器划破,鲜血直往下淌,在场的村民强行将他送到了医院,缝了3针。医生劝他要注意休息,防止感染。但一出医院,他又回到了施工现场。村支书施向东心疼地说:“你回去吧!”但他说:“我虽然不能动手,但可以动嘴,再说疏通水管要破3里长的乡村公路,弄不好要出事故的。我干过交警,知道怎样确保行人的安全,走了,我不放心!”他到交巡警中队借来路障标记,在破路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晚上还和村干部一起轮流值守。伤口疼痛钻心,但他仍坚持着,直到管道全线疏通。
重新喝上自来水的村民纷纷拎着东西来到近海派出所,一定要让好民警补补身子。
爱民村村民黄建彬的父亲已年过七旬。去年8月份的一天晚上9时30分左右,老人突然发高烧,昏迷了,急需送市区医院治疗。不巧120急救车坏了正在抢修,怎么办?黄建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情急之下,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出了警民联系卡,拨通了陈德新的手机。正在值班的陈德新接到电话,安慰他说:“不用着急,我们马上过来!”很快,陈德新驾车赶到黄家,将老人及时送到了医院。陈德新跑上跑下帮忙挂号、办手续;黄建彬带的钱不够,他垫付了500元住院费;夜间医院电梯不开,黄建彬背不动,陈德新二话不说,背着老人爬了5层楼。当一切安顿好以后,黄建彬想找陈德新表示感谢时,却发现他已经悄悄离去了。直到现在,黄建彬说起这事仍然激动不已:“对一名普通村民的求助,民警能如此放在心上,是我没有想到的。”
一桩桩、一件件,村民把陈德新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有什么事情都乐意和他说。村里有了邻里矛盾、家庭纠纷,只要陈德新到场,很快就能解决,村民们都服这个一脸憨厚、说话和气的“陈胖子”。3年多来,陈德新为村民办理身份证700多份,为村民送年审好的驾驶证、行驶证500多本,还为30多户生活有困难的老人修修补补、送钱送物……
“他始终将我们的疾苦和困难放在心上,真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
——社区群众这样说
去年7月27日中午时分,一位摩托车驾驶员把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女孩送到近海派出所。经询问得知,这个小女孩名叫张英,12岁,家住如东。10年前,她的母亲去世。父亲再婚后,继母对她不好。不幸的是,父亲又身患绝症,生命垂危。一天,父亲把女儿叫到身边,塞给她50元钱,叫她投靠外婆。小张英只记得外婆姓朱,家在大余镇。她盲目地乘车到了启东汽车站,身上剩下的钱被骗子骗了个精光,只好逗留在车站。碰上了一个好心人,因为近海有个“大圩村”,便把她免费送到了近海派出所。由于小女孩目不识丁,交流困难,加上十年间行政区域已作了多次变动,无法确认她外婆家的详细地址。陈德新翻档案、查户籍;上门问、上网查,一夜没睡,还是没有结果。经反复启发,得知小张英家住如东兵房,陈德新一大早就与如东警方取得联系,但因为重名太多,给查找确认增加了困难。经过10多个小时的反复甄别,陈德新终于与小张英的亲人取得了联系。此时,她父亲已经病故,她的亲戚正到处寻找她。所里民警自发捐了250元钱,并用警车将女孩送到了通州的姑母家。
警务区里的5个孤寡老人,是陈德新心头的牵挂。陈德新只要下社区总要拐个弯到老人那里转一转,拧一拧液化气阀门,看看关紧了没有;看看灶后柴禾是否扫干净,发现安全隐患就反复叮嘱……什么时候没油了,他总及时给捎过来。每逢过年过节,他总是忘不掉带上水果、糖果去看望老人,或帮着洗衣洗被,或为老人捏手捶背,或是陪老人聊一会,老人们打心眼里喜欢他,都说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啊!
陈德新分管的辖区地处四个镇的交界处,有好几处地段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以前治安状况很糟糕,拦路抢劫、猥亵妇女、敲诈勒索等案件时有发生。当地老百姓大白天都不敢单独上路,女工上下班都要家里人接送。陈德新感到,不能为老百姓创造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是社区民警的失职。为降压案件,他和村干部一道走村入户,发动大家组织了3支义务巡逻队。为帮助巡逻队提高业务技能,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给巡逻队员进行业务辅导,带领他们在案件易发地段开展巡逻、守候。3年来,这3支完全由群众义务参与的巡逻队共抓获现行违法犯罪人员10名,协助公安机关破案18起。
“他善于综合运用教育、感化、帮困等多种方法,做好帮教对象的转化工作,以情挽救失足青年。辖区连续3年无重大刑事犯罪,刑释解教人员无一重新犯罪,真是了不起!”
——爱民村支部书记施向东感言
近海镇曾是法轮功邪教的重灾区,陈德新辖区就曾有不少法轮功练习者。到目前为止,这些法轮功练习者已全部彻底转化,这里面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黄海村3组的孙玉红感受最深:“如果没有陈德新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恐怕我已家不成家、人不像人了。”孙玉红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和丈夫都在镇上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然而,1999年前后,她轻信传言,迷上了法轮功,从此,生活开始乱套。她越练越迷,不仅放弃了工作,而且不管不问上幼儿园的女儿,丈夫几经规劝无效后,一气之下离家打工去了,并作了和她离婚的打算。陈德新不厌其烦地找孙玉红谈心,专门收集整理了大量法轮功害人的惨案,装订成册,向孙玉红宣传。通过先后14次上门工作,孙玉红开始转化。陈德新得知孙玉红有一手理发手艺后,便动员、帮助孙玉红开了一个理发店,里面还摆上了小百货。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小店生意越来越好。现在,孙玉红丈夫回到了身边,女儿也开始绕膝撒娇,家里又像以前那样充满了欢声笑语。
2003年除夕,陈德新忙碌了一天匆匆赶回家,坐下来准备与家人共进晚餐。看着丰盛的饭菜,突然想起了辖区内刚劳教回家不久的王某,顿时放不下心,陈德新便放下筷子,把家里的年货分出一半装好,骑上摩托车,驱车20多公里,径直来到王某家。此时,王某正和母亲为置办不起像样的年货而愁容满面。大年三十夜社区民警给自己送年货,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王某母亲拉着陈德新的手热泪盈眶:“老陈啊,你真是个大好人!孩子不争气犯了事,不少人躲都来不及,你还这样牵挂着我们,我们真是无法面对你的大恩大德!”这件事后,王某像换了个人似的,再也没有干过违法乱纪的事。
在陈德新的辖区,连续3年实现了“三降三零”的预期目标,即刑事案件、可防性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治安灾害事故、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实现了零记录。
杨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