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沉浮不言败
时间:2005-08-22 A+   A- 举报

朱建珍,女,双龙灯具公司创办人。20多年商海沉浮,从掘得第一桶金到亏得倾家荡产,再从零开始二次创业,无论多么艰苦,她从不言放弃。如今已年过半百的她,又开始从事一项纳米科技新品的推广。

走进江海北路一家不起眼的水空调专卖店,记者见到了朱建珍。朱建珍正着手推广纳米科技、家用水质处理器等一批高科技产品。在她的办公室里,记者还见到了一位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的姑娘,那姑娘说:“我要跟阿姨学营销,她的思维模式很独特,她的创业经历很丰富,是最好的创业教材。”


上世纪80年代初,朱建珍夫妻俩的月工资100多元,在当时,这收入已经很不错了。但在1981年,27岁的朱建珍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掉工作,自己干。那时,朱建珍的丈夫在玻璃厂做台灯的玻璃配件,朱建珍觉得“熟手”上手快,夫妇俩便在向阳创办了灯具厂。


朱建珍回忆说,创业初期由于交通不方便,送货到江南一带,她常常背着2大袋配件挤公共汽车。有时,司机看她背这么多东西,为了多载客,不让她上。朱建珍不得不背着东西赶到人少的站头去乘。那时,朱建珍的货常常送到苏州台灯厂,乘车到木渎后距虎丘那边的工厂所在地还有近十里路,为了节省开支,她通常都是背着货徒步前往。有一年夏天,她走得全身脱水,便到路旁的人家打了井水往脸上泼,然后继续赶路。


  吃尽苦头的朱建珍夫妇,掘到了第一桶金。但1986年,朱建珍差点连家都“赔”光了。当年,朱建珍的几十万应收款全打了水漂。为了减少亏损,她只身一人前往吉林要债,结果在吉林待了28天,只拿到300元。朱建珍说,当年把家底全搭上了,还亏空23万元。为了抵债,她的办公桌被人抬进抬出抬了好几回。


  身欠一屁股债,朱建珍没有气馁,她和丈夫又出门闯荡,开始了二次创业。丈夫在郑州、朱建珍在上海,两人做起了营销。可因为没有实体,亏赚无常。两年后,朱建珍决定回老家,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1989年,朱建珍看准市场,开始销售灯具。由于摸准了行情,生意越来越红火,销量连年翻番,二三年后,双龙灯具有限公司就成了汇龙镇的灯具品牌,连锁店最多时有10多家。那几年里,她没时间逛街,没工夫买新衣服;逢年过节,伙计回家了,她依然守着自己的店……


  在朱建珍看来,童年和少年时经历的艰辛是她创业的精神动力。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她又是最大的,常常连饭都吃不饱。父母亲勤俭持家给了朱建珍深刻的印象。参加工作后她从不单独买一份菜,都是和别人合一份。婚后,朱建珍和丈夫订了一个目标:做到全小队最好。接着的目标是:整个大队最好。到汇龙镇后的目标是:做汇龙灯具行业的老大。


采访时,朱建珍对那个姑娘说:“如果你有志创业,就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这样遇到了困难,才能挺得过去。”朱建珍告诉记者,眼下她正策划着如何打开她现在从事的那个纳米新产品的市场。
                                    张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