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冶性情
时间:2005-07-22 A+   A- 举报

    陈士明,1984年开始集邮。1991年,在他的倡导下,启东成立了老干部集邮协会。如今,老干部集邮协会已发展到70多人,先后与全国73个城市的100多个老干部集邮协会建立了邮谊关系。10多年来,陈士明参与策划设计了10多种反映启东革命史和改革开放成就的纪念信封,举办了20多次集邮知识讲座,开展了30多次邮展活动。去年,他被评为江苏省集邮先进个人。

墙壁上、门上、沙发上,到处是整理成册可以挂起来的邮票和图片。书桌上,剪刀、直尺、浆糊等邮册制作工具一应俱全。一张张图片的文字说明打印成条,只待贴上邮册。7月中旬的一天,记者来到肝癌研究所宿舍楼陈士明的家里,看到70多岁的陈士明坐在方桌前忙活着。他笑着告诉记者,老干部集邮协会要举办一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邮展,他正在为邮展作准备。
  陈士明喜欢上集邮已有10多年。当年,他肺部做了个大手术,疗养期间,一封封问候信像雪片一样飞到病房内,正处寂寞中的陈士明在整理信件时不禁被千姿百态的邮票吸引住了。他拿起剪刀,剪剪贴贴,一下子集到了数十枚邮票。看着方寸之中大有意趣的邮票,陈士明豁然开朗:集邮真不错。
  陈士明向亲朋好友发出了一封封征“邮票”信,请他们把有价值的旧邮票送给他。不长时间,陈士明便搜集到了300多枚邮票。分门别类,陈士明把这300枚邮票珍藏于集邮册中。
  1990年,南通市老干部集邮协会来启东举办邮展,陈士明获悉后,拿出了自己的4本集邮册,参与展出。老陈的邮票获得了参观者的好评,这更激发了他集邮的热情。1991年,在老陈的倡导下,启东成立了老干部集邮协会。
  随后的日子里,陈士明把集邮当作了工作。他经常走访集邮历史较长、经验较为丰富的内行,向他们请教;自费订阅了《上海集邮》、《江苏集邮》等杂志,认真学习。一次,他从集邮杂志小小的一角发现了一条消息:美国发行了两套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邮票。陈士明便想方设法通过一位在美国工作的大学同学,觅到了这两套邮票,共20枚。拿到漂洋过海而来的邮票,陈士明的心里像是吃了蜜一样。
  搜集邮票,举办讲座,在乡镇、学校、部队中巡回展出,陈士明感觉集邮世界其乐无穷。为了建立集邮基地,老陈骑自行车周游全市凡设有邮政信箱的77个市镇,以邮会友。通过10多年的搜集和购买,老陈已有国内邮票(包括港澳台地区)3000多枚,国外邮票1000多枚。
  在集邮的同时,老陈还兴致勃勃地策划、设计了10多种纪念信封。他设计的“启东市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启东第一个中共支部纪念”、“王澄、鲍志椿烈士纪念”、“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等纪念信封受到了广泛好评。
  用邮票陶冶情操,用邮票知识激励年轻一代,陈士明赋予了集邮更深远的意义。前不久,陈士明还为由老干部集邮协会、市集邮协会及邮政局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历史及集邮知识竞赛”挑选了试题。他说,通过这些活动教导年轻人不忘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陈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