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因爱而精采
时间:2005-07-19 A+   A- 举报

    孙雷,向阳乡海界村人,现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启东市慈博会志愿者。三年前一个偶然机会,孙雷结识了慈博会,从此后,每逢寒暑假,他都要到慈博会做义工。他说,从为他人的服务中感到了人生的快乐。

  2002年暑假,孙雷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录取。一天,他妈妈接到一个电话,是慈博会张珏老师打来的,说有个叫袁华的特困生与孙雷考取了同一所大学。袁华的父亲去世,母亲常年卧床,没人送他去学校,张老师不放心,希望孙雷能与他结伴而行。


当时,孙雷正在南京陪父亲看病。由于父亲患病,母亲不慎摔伤了腿,家人无法陪他上学,从未出过远门的他也正为怎样上大学而烦恼。


孙雷回忆说,张老师从电话中得知他家也遇到困难时,马上安慰他:“车票已给你们俩买好了,路上带的东西也已准备好了,只希望你们能结伴而行。”那一刻,孙雷的眼泪情不自禁掉了下来。


孙雷说:“我生平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一个陌生人的关爱。”


2003年元月,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孙雷和五六个高中同学一起来到慈博会。这一次,孙雷想要组织一次社会慈善募捐活动。孙雷的想法得到张珏老师的支持。可真要组织一次社会慈善活动却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慈博会 ,孙雷他们连夜印了数千份的宣传单和上百份的邀请函。


以救济全市特困家庭孩子为主要内容的“慈善三元捐”活动在文峰大世界前正式展开。总工会、团市委、计经委等10多个单位的负责人都赶来了,数千个市民也络绎不绝赶来了。三元、五元、五十元、一百元……一份份爱心投进了捐款箱。这次社会募捐活动反响很大,从六七岁的孩子到年逾古稀的老人,都慷慨解囊,短短三天共筹集到资金近5000元。这是启东第一次公开的街头募捐。


这一次活动虽辛苦,但孙雷从中感受到以前从未有过的快乐。 从那以后,孙雷每逢寒暑假都要到慈博会那儿去帮忙,当义工。7月14日,当记者采访孙雷时,他指着一大叠的特困生的名单说:“这些资料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一个特困生的资金受助,不能有半点差错。”慈博会的张珏老师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资料准确无误,孙雷总是耐心地把资料核对上好几遍。


孙雷家住向阳,每天为了及时赶到慈博会做义工,他常常早晨六点半就搭乘公交车,中午在市区的大排档简单用餐,晚上六点多钟又坐公交车回家。说起这些,孙雷一点都不觉得苦,他说:“帮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精彩。”


在慈博会当了这么久的义工,孙雷对贫困学生有着无法割断的牵挂。孙雷学的是农业,深知科学种田的重要性。前年,他为慈博会购买了1200元的冬瓜、茄子、黄瓜、西红柿等优质种子,送给那些贫困户种植。惠萍镇一特困户种了孙雷买的棉花种后,一亩地收入超千元,比其他农户种的棉花亩收入高很多。事后,该特困户专门赶到慈博会感谢。


采访即将结束时,孙雷告诉记者说:“我要用学到的知识来帮助更多的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我愿意一辈子做慈善事业的义工。” 
                   陈泳升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