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江苏频道启东6月14日电 6月10日,记者走进了袁炳德的家。踏进家门,只见各种各样的毛泽东像章摆满了整整一屋子。陪同采访的启东市文化局工作人员说,袁炳德的收藏规模在南通地区算大的。
结缘
袁炳德与毛泽东像章结缘还得从他小学三年级时说起。当时他到舅舅家玩,发现舅舅家里的一个铝质毛泽东像章在夜里能闪闪发光,小小年纪的他感到奇妙无比,对这个像章爱不释手。“儿童天生的好奇心让我爱上了像章。”指着收藏的第一枚毛泽东像章,袁炳德回忆说。
有了第一枚,就想有第二枚。没有钱购买,仍是孩子的袁炳德就想其它的办法。那时孩子们有玩香烟壳的习惯,他就把自己收集的香烟壳跟小朋友们交换像章。有一次,他在一个同学家中发现了一枚直径30厘米的瓷质像章,他想买,但同学的父亲不同意。后来他看到同学家盖房子,就上门帮同学家搬砖、铲泥,整整干了4天,直到房子盖好。同学的父亲被感动了,把这枚像章送给了他。竭尽了一个农家孩子的所有能耐,到中学毕业时,他已收集到了400多枚像章。
收藏
袁炳德是一位从事建筑业的普通工人。工作后,他无论到什么地方,首要的事情就是关心这个地方有没有毛泽东像章。在汇龙镇工作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在位于人民路的老邮电局前摆地摊,希望以此获得更多的收藏信息。
收藏品中有一套反映毛泽东革命历程的红旗纪念套装,这是他在1993年摆地摊时,花400元钱向一市民收购的。这套毛泽东像章制造于1968年,全套十枚,分别名为日自韶山出、第一次党代会、井冈山、广州农民运动、遵义会议、延安宝塔、百万雄师过大江、开国大典、伟大创举和八届十二中全会,像章上不仅有十个与毛泽东革命生涯紧紧相连的中国共产党各个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代表性景物,还有毛泽东在各个时期的特征照片,画面栩栩如生,铸造工艺精致。
在袁炳德的收藏品中,有两幅绣品像章令人叫绝。这是上世纪60年代启东的绣女在长80厘米、宽18厘米的尼龙窗纱上,用黑丝线分别绣了两幅毛泽东不同时期的头像,下面还仿毛体字绣了毛泽东的两句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旁边还独具匠心地用红丝线绣上了毛泽东的篆体印章。
袁炳德的收藏爱好渐渐在启东小有名气,朋友们如果发现有人有像章的都要向他“通风报信”。1994年,一位姓樊的朋友向他提供一个线索,汇龙镇南苑新村一居民家中有一套“文革时期”的样板戏像章。他托人打听,终于得到了这户居民的确切地点。第一次上门,这户人家根本就不接待他。于是袁炳德就想办法找到与这户居民熟悉的人,又通过三次拜访,终于感动了这户居民,最后把像章拿了出来,以700元的价格转让给他收藏。现在这套像章已成为袁炳德收藏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藏品之一。
最让袁炳德感动的是,一位在拆船厂工作的朋友看了他的收藏后,主动把家中珍藏的一枚曾作为“东方红”号轮船上标志物的毛泽东像章无偿送给了他。这枚像章是他收藏中最大的一枚。
心愿
目前,袁炳德已收藏了1万多枚毛泽东像章,他的收藏在业内引起了关注。1994年,他成为了中华毛泽东像章研究会会员。30年来,袁炳德为收藏像章花费了1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让袁炳德欣慰的是,17岁的儿子不仅对他的收藏十分支持,而且兴趣颇浓。如今,每当夜幕降临,与儿子一起品味、把玩藏品是袁炳德最幸福的时刻。
“一枚毛泽东像章不仅有历史的纪念意义,还是特定时期的艺术创作、铸造水平的体现。”袁炳德说。
袁炳德现在最希望的是把他的收藏品让更多的市民欣赏。早在1998年毛泽东诞辰105周年的时候,为了纪念领袖,他在文峰大世界举办了毛泽东像章精品展,吸引了2000多位市民前去参观。
袁炳德的收藏也引起了启东文化部门的重视,准备安排在启东民俗风情博物馆中展出。 陆 伟
相关链接:
毛泽东像章已经列入当代文物。根据毛泽东革命历程,毛泽东像章分为四个时期: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像章、建国初期的毛泽东像章、“像章热”时期的毛泽东像章和当今的毛泽东像章。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金、银、瓷、红铜、有机玻璃、竹片等。对毛泽东像章的收藏,不仅可以对其出现的历史渊源及其与之相联系的历史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还可以通过像章反映当时的艺术创作和铸造工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