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书写辉煌人生
时间:2005-06-13 A+   A- 举报

一辆辆摩托车、电动车、助力车整齐地排列着,犹如一个士兵方阵。陈勇,站在这一排排车辆中间,腰板挺得笔直,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1982年转业后,陈勇第一站的工作单位是西宁供销社。其后,他又先后到过工业品公司、南苑供销商厦等单位。


  1996年,陈勇所在的供销商厦经营不景气,濒临倒闭。陈勇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单位不行了,我得想办法自己干。自己在销售摩托车方面有经验,不如办个摩托车销售店。
  要开店,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资金。自从1994年购买了一套集资房后,陈勇家中已无一分存款。而经销摩托车,所需的资金可不少。


  请亲友帮忙贷款,到姐姐、妹妹、兄弟、侄儿家去借,2000元、3000元、5000元,陈勇把能借来的钱都借来了,把能贷到的款都贷到了。陈勇清楚地记得,当时最大的一笔借款是4万元。东拼西凑,他终于凑到了12万元。


  1996年10月份,陈勇的摩托车销售店在建新路开张了。为了让这个店顺利运转,他想尽了办法:资金少,摩托车库存不够,他就到启东、海门的两个商家去借。而一拿到销售款,他总是早早地把钱结给两家商家。言而有信,陈勇的守信很快在业内传开了。


  1998年,无锡的新世纪摩托车企业要在启东找一个区域销售商。听说这个消息后,多家摩托车销售公司参与竞争。尽管陈勇的销售公司规模不大,但无锡的生产企业在实地调查后,把区域销售的权限给了他。事后,陈勇才了解到,是良好的声誉助了他一把。


  诚信和热情,是陈勇一贯坚持的经营宗旨。一次,一个脚有点残疾的青年人来购买摩托车。刚调试好,青年人便骑上车子离去了。但因为那青年人骑车技术还不太熟练,加上脚又有点不方便,驶出一二百米,就连人带车跌倒在地。起来一看,反照镜摔坏了,撑脚也跌歪了。男青年很不高兴,便责怪摩托车质量有问题。尽管知道不是摩托车的质量问题,但陈勇还是热情地免费为男青年换好了这两样东西。该男青年一肚子的不愉快也烟消云散。


  还有一次,合作镇的两名顾客在购买了新世纪摩托车后的第三天,就打电话给陈勇说,摩托车坏了,要他上门修理。陈勇马上安排工作人员去查看。结果到了那里一问,原来摩托车没有坏,而是这两户人家听说他们能上门服务,就考验了一番。看到陈勇说话算话,这两位顾客服帖了。后来,只要听说有人想购摩托车,就动员他们到陈勇那儿去购买。


  采访时,陈勇自豪地说:“经营以诚信为本,这几年没有一个顾客到消费者协会去投诉过我的店。”
                        陈红美 黄卫平
    新华网江苏频道启东6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