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建成的纺工小区1~8号楼为原棉纺厂宿舍楼。而今,楼老人也老,因楼梯无扶手,居住在此的140多位老人出行十分不便——
上下楼梯,步步惊心
上周五,华联新村社区纺工小区的茅秀山老人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说:“我们小区1~8号楼在建造时未在楼梯内安装扶手。居住在这几栋楼里的上了年纪的人,上下楼梯吓丝丝。”
记者来到位于市实验小学西侧的纺工小区。与周围林立的高楼相比,茅秀山老人所述的1~8号楼已明显呈现老态,墙面斑驳,部分门窗破损。记者走进其中一个楼道,果然,通常在楼梯安装栏杆扶手的两侧,只有两堵光秃秃的墙面。78岁的茅秀山与80岁的妻子居住在2号楼301室,他告诉记者,这楼梯,年轻人爬上爬下没问题,可老人没个支撑,上下楼十分困难。“我们只得扶着墙面,小心翼翼地慢慢挪步。特别是下楼梯时,这墙面没个抓手,必须使上全身的劲儿倚着墙,生怕手掌一滑就摔跤。”而上楼梯时,因为没有支撑物,全得靠双腿的力量,许多老人腿抬不高,膝盖经常会磕到台阶,弄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买菜、锻炼、倒垃圾……每天,茅秀山夫妇必须上下楼梯七八趟。一趟5个楼梯,近100个台阶,每一回,两位老人都“步步惊心”。“不止我们,这8栋楼里居住着许多老人。”茅秀山说,纺工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原棉纺厂的职工宿舍楼,“这里多是老一辈的退休职工,年纪基本都在60岁以上。”茅秀山的妻子告诉记者,因为上下楼梯困难,部分老人宁可搬出去租住在车库。
华联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勇告诉记者,纺工小区共10栋楼,其中最先建造的1~8号楼楼梯均没有扶手,而这8栋楼中居住着140多位老年人。考虑到老人们的切身困难,黄勇寻思为这8栋楼安装橡塑木棍扶手。“总共330米,以1米70元钱计算,大约需要2万多元的资金。”黄勇说,他已向上级部门提交了申请报告,“希望时隔不久,小区的老人们能轻松上下楼。”
每回走楼梯,茅秀山总是特别小心。 刘吟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