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死了!”
时间:2012-05-14 A+   A- 举报

沿江公路旁有个小作坊。据业主讲,他们是一家正规的废油脂加工厂,而周边村民则是抗议不断——

“臭死了!”

5月10日上午11时,记者接到市民来电,反映沿江公路南侧有个小作坊,好像在加工提炼地沟油。记者随即联系了质监及公安经侦部门,两个部门立即出动执法人员驱车赶赴现场。

这是一排六七间低矮的平房,一条石子铺就的小道直通沿江公路。站在路口便可见屋前置放着多只油腻腻的塑料桶,还有沾满污物的手推车。中午阳光暴晒,空气中混杂着阵阵令人作呕的酸腐味。沿着小道走入,只见平房右侧赫然是一个黑漆漆的简陋锅炉,2个工人正忙着往里填充收集来的泔水。一靠近锅炉,酸腐味便愈加浓重。离工厂一两百米远的东部,住着七八户人家。

如此恶劣的生产环境!几名执法人员上前拍照留证并询问相关情况,但2名工人一直默不作声。随后,执法人员在一间收拾得较为整洁的屋子内找到了工厂的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他们是正规的废油脂加工厂,“我们出产的油脂是统一配送给化工公司,用于化学产品生产的。”他出示了生产经营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以及与宿州某化工有限公司的往来合同等有效证件。经仔细核实后,执法人员认定这些手续真实。

“这家加工厂可害苦了我们周边的居民,气味大不说,还惹来了苍蝇老鼠。你看,他们还把残渣排到前面的河里,别提多恶心了。”围观的村民抗议声声,但工厂负责人坚持辩称,“我们是合格排放的。”随即拿出了环保单位出具的环评,即环境影响评价。

当天下午,记者致电市环保局,询问这一情况。市环保局十分重视,当即委派环境监察大队现场监测。对于该工厂的环评一说,环保局田锦浩副局长解释,该工厂的确在2010年7月25日领到了环评报告,但这并不表示其生产环境一直合乎标准。所谓环评,是指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及防止其污染的对策及措施。假若该工厂不按照环评所提出的要求进行排污,仍旧无法通过环境验收。“从程序上说,办理了环评才能申请工商执照。其后还需经过试生产、验收等一系列环节。不过很多生产厂家领到工商执照后即万事大吉,后续工作,特别是环境这块,没有及时跟上。”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该工厂的排放问题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是群众所反映的直接排放到工厂前的水沟;二是混合木屑焚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这两种排放方法都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田锦浩告诉记者。这一周,他们将再次前往该工厂,指导其彻底整改,“若在规定时间内仍不合格,我们将责令其停产。”  

本报将继续跟踪此事的进展。  值班记者  小橘

图1 居民说,污秽不堪的残渣就排到前方的小河里。 图2 加工厂用以装运饭店残羹的桶和车辆。 北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