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到百姓家门口
时间:2010-02-05 A+   A- 举报

近年来,我市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为关键抓手,全面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全力破解群众看病难,广大农民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

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这曾是东海镇吕垦村村民徐大伯的美好愿景。如今,他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去年,吕垦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投入使用。有个感冒咳嗽什么的,徐大伯步行10分钟就能看医生。

“小型医院”建到村头

宽敞的场地,洁白的墙壁,诊疗室、药房等一应俱全。“这是我们村里的小医院。”吕四港镇如意村村民谈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赞不绝口。目前,我市共在村民家门口建设了263家这样的“小型医院”。

建设规范化卫生服务站,是我市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市投入1500多万元,对卫生服务站进行标准化改造。按照科室设全、流程合理的要求,每个服务站的业务用房面积均达到了100平方米以上,并建设标准的全科门诊室、药房、治疗室、处置室等。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有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263家,其中140家已通过省示范农村社区服务站验收。

与此同时,我市还全面改造镇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软硬件水平。目前,寅阳、北新、海复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正在“改头换面”。

 赤脚医生培训“转正”

叶维忠是惠萍镇南清河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2008年,他参加了全科医学转岗培训,顺利通过了省里的统考。“当了几十年的赤脚医生,如今终于把‘赤脚’两字去掉了。”叶维忠高兴地说。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最基层的卫生服务平台,乡村医生是群众最直接的健康守护者。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业务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提供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现状,我市采用集中面授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860名在岗乡村医生进行全科医学转岗培训。至去年底,参培率达100%,参加省统考合格率达93.4%。同时,我市还组织108名乡村医生参加了省卫生厅组织的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大大提高了乡村医生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去年,我市明确了乡村医生工资分配原则,理顺了医院和乡村医生的分配关系,并全面实施了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彻底解决了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稳定了乡村医生队伍。

“走方郎中”上门服务

王鲍镇塌水桥村的梁大爷患有高血压,腿脚也不便。村里的医生为他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上门测量血压,开出健康处方,解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变了原先“坐堂问诊”的模式,由坐等病人转变为服务站医生深入社区、进入家庭服务,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送入居民家中。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责任医生走村入户上门服务,迄今已为35万慢性病人、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个季度,村里的责任医生还会定期上门为辖区内的慢性病患者提供随访服务。

近3年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就医人数每年以超过5%的速度提升。市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加快镇村社区卫生信息一体化建设,整合重组全市医疗卫生资源,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本报记者   朱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