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以来,本报民生热线陆续接到读者关于校园兴趣班的咨询电话,他们对今年学校不再办周末兴趣班表示不解。带着相关问题,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
避嫌乱收费 学校停办兴趣班
书法、象棋、儿童画、珠心算……以往,市区小学和幼儿园的学生,周末在自己的学校里也能接受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是否参加及参加什么活动全由学生说了算。选一样喜爱的活动只要交80~100元,整个学期的周六就能过得快乐又充实。但是从这个暑假开始,这样的活动没有了。
对于一些家长“教育局统一规定不许校内办班”的说法,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黄稼新解释,一直以来,校园兴趣班具有公益性,物价局、教育局核定了较低的收费标准。如今,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免费向学生发放教材,还三令五申严禁学校巧借名目乱收费,校园收费成了受人关注的敏感问题,所有涉及收费的内容都成了“雷区”。今年暑期,市教育局召集校长开会强调整顿乱收费,与会人员就兴趣班的去留达成了停办的默契。
移师少年宫 老师教室总动员
作为我市开展综合性校外教育活动的正规机构,市少年宫今秋招生空前火爆。9月6日是少年宫秋季培训开始的第一天,传达室前依然排起了报名的长龙。杨女士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从上幼儿园开始兴趣班一直都在校园内。没想到这学期学校不再办班,她连忙到少年宫来给孩子报名。“周末总不能把孩子一直关在家里,而且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多学点东西。”杨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
这个周末是秋季招生最后一次报名。为满足家长和学生的要求,培训科目从28个增加到32个,全体老师、所有教室、每个时间段均安排了培训课。经市教育局批准,少年宫还在台湾风情街开设了分部。少年宫副主任陈广表示,少年宫将继续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让这块校外教育主阵地当之无愧。
补缺抢市场 社会办班轧闹猛
尽管少年宫全力以赴,原分散于各校兴趣班的学生还有许多闲散在家,社会力量举办的周末培训便瞄准时机抢占市场。
每天上学放学时,校门口常有人将一张张招生广告,塞进家长和学生手中。培训信息也频频光顾市民手机。记者咨询了其中3家,获知其培训地点多分散在临时租借的场所,书法和写作收费在360~500元不等。与少年宫相同科目的收费标准对照,均高出100元左右。
业内人士透露,这些社会培训班还存在着良莠不齐的情况,其中相当一部分未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属于“黑培训”。
资源太浪费 多方期待重开班
因为校外的兴趣班收费要比校园兴趣班高了2~5倍,一批家庭不宽裕的孩子被挡在了门外。而且小学实行按施教区入学,孩子就近到校园参加课外教育,也给家长省了许多接送的麻烦。代表几个家长致电本报民生热线的陈女士恳切希望学校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重开校园兴趣班。
某校校长在接受采访时坦陈,一方面是校外办班借地点、聘老师增加支出,另一方面是校园内教室空置、教师放假,资源浪费令人惋惜。学校和教师都愿意为素质教育而付出,放弃兴趣班确实有因噎废食之嫌。
有识之士表示,校园兴趣班,其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收益。客观关注、对待校园兴趣班,为其健康有序发展创造生存空间,受益的将不仅仅是孩子们。 ■本报记者 黄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