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菜园”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5-11-07 A+   A- 举报

本报首席记者 黄欣美

11月6日一大早,近海镇大圩村村民徐建新扒拉一口饭就匆匆出了门。

这一次,不是急着去自家田里。“我呀,今天,去——钱玉兰(化名)家——种菜!”徐建新一字一顿,担心写在脸上。也难怪:帮助钱玉兰种地十来年,这半亩地皮,俨然成了他的一份责任。

今年60余岁的钱玉兰双腿残疾。3年前,老伴的意外离世,给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沉重一击。为补贴家用,钱玉兰想出门打工,屡屡碰壁;接些零活在家做,奈何行动不便,只好作罢,生活异常艰难。

这些天,眼瞅着家家户户忙着收黄豆、种青菜,这可把钱玉兰愁坏了:“一直麻烦左邻右舍不好意思。自己动手,得去农资店买菜籽,咋去是个问题?”看着钱玉兰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徐建新瞬间明白:“老姊妹不要担心,你的半亩地,还是我管!”当天晚上,徐建新一边和村干部作了汇报,一边和老伴商量:自家地放一放,先把钱玉兰的菜地弄好。善良豁达的老伴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就按你说的做吧!”

得知这个情况,大圩村村委会决定:不仅要做好钱玉兰的“娘家人”,更要做好“监护人”。于是,召集热心村民一起帮忙,想法一发出,10来名村民响应。

果不其然,徐建新惊喜地发现,钱玉兰家的场心上早已聚满了人。徐建新的老伴张美英抄小路过来,虽然身体不算硬朗,但还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东宅的袁亚兰老人80多岁,种田是一把好手,正帮忙撒菜籽;租房在附近的外地人别学奎也是个热心肠,饭都没吃就赶来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善良的人不止这些。包片村干部顾兵兵骑着电瓶车来了;喜欢捞鱼摸蟹的施锦平,打趣说要卖力点钓鱼,争取多送一些来;常年在外打工的施秦伟、顾玉琴夫妇发信息给村里,一再表示,等过年回家,也愿意帮忙;连隔壁村民组的朱健红也送来内衣、水果、油面。

拔黄豆、浇水、种菜,将田里的杂草、垃圾一趟一趟运出……从天蒙蒙亮到日头高高挂,徐建新他们一刻都没闲下来。“都是乡里乡亲,能帮一把是一把,通过村里的组织,不仅增进了感情,还帮困难群体解决燃眉之急,也算是为社会做了一点贡献,值!”徐建新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中午11点,钱玉兰家的半亩菜园收拾得像模像样。“黄豆收好,菜也种好,一块心病解决了!”钱玉兰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