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被“冻”商机
时间:2025-09-25 A+   A- 举报

本报讯 “一条短信提醒,帮我们避免了信誉受损!”启东某食品公司负责人感慨。去年该公司受到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后,今年9月收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修复提醒短信,在专人指导下快速完成信用修复,成功规避后续招投标受限风险。这得益于市场监管局推出的“打铃提醒+免审即享+线上修复”三维服务模式,有效破解企业“失信易、修复难”“不知晓、不会办”等难题。

针对部分企业守信意识薄弱、修复能力不足的问题,市场监管局搭建全流程信用提醒系统,实行“三阶段提醒”服务。在行政处罚修复前15日,系统初筛符合条件的企业,经审核后发送提醒短信;对未响应企业进行跟踪提醒;对因住所失联拟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提前点对点预警并给予10个工作日的缓冲期,引导企业及时自我纠错。截至目前,该服务已覆盖475家次经营主体,发送预警短信475条,已有20家企业通过整改暂缓列入异常。

“免审即享”服务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按下信用修复“加速键”。通过数据共享与智能匹配,对因逾期未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仅受到警告、通报批评及较低数额罚款等轻微失信行为的企业,在补报年报或处罚信息公示期满3个月后,无需申请即可自动恢复信用,实现“零申请、零跑腿”。政策实施以来,已为246户市场主体完成自动修复。

“线上修复”通道全面打通信用修复“最后一公里”。市场监管局编制信用修复指南,联合数据局推行“异常名录企业登记一件事”改革,企业在登记窗口即可获取修复资料,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南通信用监管服务”小程序在线提交申请,最快可实现当天办结。编制发放《市场主体合规经营指导手册》1300余册,以“问答+法条+建议”形式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合规指导,帮助规避失信风险。

“我们既要守住监管底线,更要为企业搭建起畅通的‘信用桥’。”市场监管局信用与风险监督管理科科长顾鑫昕表示,将继续完善“预警—修复—合规”全链条机制,让更多企业享受信用红利,助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本报记者 蔡樱子 通讯员 黄静 孔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