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实绩夺取“十四五”圆满收官
时间:2025-09-09 A+   A- 举报

本报记者 严亚楠 陈冬芷 蔡樱子

高思远 茅晨华 袁嘉璟

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总结今年以来工作,部署下阶段任务,动员全市上下向海图强,力拔头筹,奋力夺取“十四五”圆满收官。

会后,我市各区镇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表示将按照全会作出的工作部署,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工作抓手,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以务实作风、过硬本领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走在前列。

项目建设构筑硬核支撑

“市委全会报告为吕四港区镇指明了‘推动向海图强从争先走向领先’的工作方向,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吕四港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为全市发展担大责、扛大任。”市委常委、吕四港镇党委书记、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裕兵表示,吕四港区镇将锚定“三千一百”目标,全力打造长江口油气装备、综合能源、粮油物流、件杂货物流、风电母港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新能源工具智造基地、零碳园区、渔港经济区、化工拓展区、海洋服务业集聚区等五大区域创建工作;全力攻坚海域证、岸线、口岸开放等报批工作,加快城市配套功能建设,全面强化要素、开放、城市、资金、作风五大保障,为全市打造向海图强龙头板块作出更多贡献。

“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报告让我们倍感振奋,也备受鼓舞。”启东高新区(近海镇)党(工)委书记施灵马表示,高新区(近海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加有力的举措,全面打好‘十四五’收官战。系统谋划海洋农业、海洋工业、海洋科技发展路径,加速抢占海洋产业发展赛道;紧盯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多元精准招商行动,攻坚招引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高效推动目标项目从“在手在谈”到“签约落户”;围绕平台打造、企业创新、人才引育,全面开展科创赋能提升行动,加快形成科创项目“铺天盖地”、高新企业“全面开花”发展局面。

汇龙镇党委书记倪雄表示,全会紧紧围绕下阶段核心目标任务,作出科学精准的战略定位与系统周密的工作部署,为全镇接下来的工作擘画了清晰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汇龙镇将进一步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深挖企业技改需求潜力,做好利润再投资文章,加速传统产业“焕新”;进一步优化专班推进机制和全周期服务水平,加快在建外资项目投产达效,助推新兴产业“领跑”;进一步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把招大引强作为突破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主方向,招引一批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项目,推动未来产业“播种”。

南阳镇党委书记朱德新表示,南阳镇将坚决贯彻市委决策部署,以“向海图强”的闯劲、“力拔头筹”的担当、“实干实绩”的作风,聚力把吴江产业园打造成为跨江发展新典范、产业升级新高地、高端服务业集聚新载体;加速神通“海工高端阀门及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北京四象“星地一体化项目”验收投用。同时,锚定服务业招引这一关键突破口,以“智能医药仓储中转基地项目”落地为抓手,精准招引一批医药冷链、工业供应链管理等领域高端服务业项目,为启东夺取“十四五”圆满收官、奔赴“下一个千亿”的目标注入更多南阳力量。

“全会一以贯之推进跨江向海发展战略,对奋力夺取‘十四五’圆满收官作了详细部署,靶向精准、务实有效,为我们奋进笃行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实践抓手。”王鲍镇党委书记施亮表示,王鲍镇将树牢“大抓招商、猛攻项目”的鲜明导向,坚定不移统筹抓好内育和外引,强力引导现有企业智造赋能、绿色转型,全面推动主导产业提质升级,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思维,紧扣产业招商图谱和招商团组主攻方向,坚持国企民企外企同招;紧盯在手在谈重大项目、外资项目和高成长性科创项目,实现“大而强”“小而美”“专而精”项目的滚动接续签约和压茬推进建设。

创新引领培育新质动能

“启东经济开发区坚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以实干实绩为全市大局多作贡献。”市委常委、启东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郭建表示,园区将聚焦项目招引,聚力攻坚突破,深化团组招商战略,拓展对外合作渠道,推动外资到账和项目落地见实效,确保年底前再签约5亿元以上(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个、服务业项目12个,认定科创项目10个。聚焦实体经济,聚力服务提质,探索建立“企业服务中心”,强化“邻企合作”,加快重点项目转化达产,全力完成规上工业应税销售380亿元目标。聚焦要素保障,聚力协调并进,加快基础设施和产业载体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全面增强发展动能。

惠萍镇党委书记施宇力表示,惠萍镇将坚持“新质引领”,构建多维立体企业服务体系,实施分类管理,提供精准服务,加大“智改数转”力度,以科创项目落户为抓手,积极“穿针引线”,带领企业负责人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持续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树牢“向海图强”工作理念,重点围绕海工船舶配套做好东晟智造园项目招引,助力全镇高质量发展。集中优质资源,高标准、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一体化推进农业项目招商,做精做细农产品加工,扩大本土品牌效应,多渠道探索新路径,提高集体经济收入,推动三产融合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共绘“产业富农”新蓝图。

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张俞华表示,度假区将紧扣“向海图强,力拔头筹”目标,以“新质引领”激活发展动能。聚焦“文旅+低空”双赛道,加速推进通航机场复牌报批,引入低空观光、飞手培训、无人机试飞等新业态,打造长三角低空经济示范窗口。依托生态海堤等资源,深化“日出+亲海”品牌,拓展夜间经济、康养旅居、亲子研学等新兴消费场景。以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启唐城4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推动重大文旅项目落地见效,构建多元融合、创新驱动的文旅新质生产力体系,奋力打造长三角高品质康养度假目的地。

圆陀角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朱海荣表示,围绕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度假区坚持以文旅融合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品牌塑造为支撑,聚焦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目标,全力推动重特大项目招引建设、早日投产达效,同步提升现有项目运营质效,持续拓展和丰富文旅产业体系,奋力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依托最美江海岸线资源,优化一体化游线运营,繁荣夜间经济和特色节庆赛事,不断提升区域文旅吸引力和竞争力,全力攀登文旅融合“新高度”;深化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加强网约房等新业态规范监管与服务创新,推动税源规范管理与数据纳统,全面提升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实现高效治理“精细度”。

“全会为我们突破农业乡镇发展瓶颈,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东海镇党委书记杨本发表示,东海镇将以更硬举措、更大力度、更紧节奏聚力攻坚项目招引、产业振兴、民生保障。推进238亩工业集中区建设,全力推动雅致木业、欧瑞防爆等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持续开展“我为东海发展献一计”行动。重点推进兴旺村“粮圆外”扩模提质、丰利村虎头鞋产业化发展,开创“村村有产业、振兴有支撑”的崭新局面。用好省级专项资金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加快道路桥梁提档、横河保塌等项目进度,实现民生福祉和农村面貌“双提升”。

开放协同提升发展能级

“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海工园(寅阳镇)全体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干劲十足。”海工园(寅阳镇)党(工)委书记任锴胜表示,海工园(寅阳镇)作为启东海工船舶地标产业的主战场,将坚定向海图强的战略思想,把全会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深化区域协同合作,构建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构建“高端海工装备+特种船舶修造+清洁能源装备”三位一体产业集群,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协同发力,为“十四五”完美收官践行海工担当。

“我们要始终立足全市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创新优势,率先践行协同发展,坚决扛起以一域促全局的重大责任。”生命健康产业园党工委书记郁建峰表示,园区将聚焦上海、苏南等先进地区,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领域招引一批具备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和走在行业前沿的中小企业,坚持项目招大引强与“专精特新”“高新技术”引育并举,全力打造“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电子化学材料、锂电材料”等园区名片。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进一步发挥“专业园区+产业集群”优势,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

“全会立足全市发展大局,既总结了亮眼成绩,又擘画了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好协同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北新镇党委书记陈威表示,北新镇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紧扣“向海图强,力拔头筹”,聚力产业协同,推动相关企业技改升级,加速重大项目建设,深度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格局;聚焦区域协同,服务北沿江高铁建设,盘活低效用地,为打造先行样板区奠基;强化机制协同,优化为企服务,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在区域联动与产业协同中展现北新担当、作出北新贡献。

“全会报告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启隆镇党委书记张冬雨表示,启隆镇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会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海洋生态修复、盐碱地改良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南沿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工程,守牢“生态家底”;重点跟踪体育赛事、医疗康养、科教创意等一批在手在谈优质项目,专班推进桃花坞民宿、潮汕会馆、玲珑源康养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做强“经济内核”;高质量举办海岛“十佳歌手”大赛、皮划艇比赛、年货节等文体旅活动,多元化推出农产品展销、非遗体验、精品游线等文旅产品,形成消费新热点,有效推动“文旅流量”变“发展增量”。

海复镇党委书记张丹表示,海复镇将以全会精神为行动指南,坚定“力拔头筹、多做贡献”的目标定位,以“小乡镇大作为”的担当,全力打好“十四五”收官战。经济发展上,瞄准海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精准招商,助力产业链延伸拓展,深化项目全周期服务,推动镇域经济能级提升。农文旅融合方面,以党建为引领,盘活乡村资源,做精做优特色农业,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农业品牌,深挖本地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旅线路,推动农文旅协同发展。基层治理领域,持续优化网格治理模式,建强基层先锋队伍,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机制,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实干实绩为全市发展大局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