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低洼地 今日米粮仓
时间:2025-08-28 A+   A- 举报

本报记者 范存娟 戴丽丽 陈艺文

夏秋之交,南通新塘沙生态农业公司的连片稻田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公司工作人员包红强正操作智能无人植保机,为稻田喷施穗肥。“1小时七八十亩,公司2100多亩稻田,三四天就能完成一次施肥。”包红强说。

南通新塘沙生态农业公司位于南阳镇小塘沙村,成立于2000年。当年,小塘沙村将地势低、易涝的2100多亩土地建成高标田,并公开招租,来自崇明的种粮大户张士新中标,随后成立新塘沙公司。几年下来,在张士新的科学管理下,这片高标田成为旱涝保收“米粮仓”。

种植水稻,高标田的配套设施还需“量身定制”。有着30多年种田经验的张士新在未突破总体投资框架的前提下,向镇、村提出多个额外配套设施建设条件。随后,总长9600米永久性灌溉水渠建成,6条标准化U型混凝土水渠延伸至每一田块。同时,1万米机耕路、1.2万米供电线路、6套大功率灌溉泵房建设到位,实现了项目区所有农田地连片、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张士新种田底气更足,一年后,新塘沙公司首次在昔日易涝低洼地上获得丰收,水稻亩产超过900斤。

会种田更要“慧”种田,与其他种植大户不同,新塘沙公司的机械设备少得可怜,只有零星的几台农机,与2100多亩承包地的规模根本不匹配。张士新道出其中奥秘,原来,公司借鉴国外农场经验,在育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各个环节,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把这些都交给专业从事机械化服务的“新农人”。“公司由此省下来的人工、交金、管理、维护、折旧等费用,完全可以支付全年机耕费用。”张士新说。

这几年,我市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拓展市场成了各种植大户的头等大事,而在新塘沙公司,销售却完全不用担心。原来,新塘沙公司成立之初,就因田块抗性杂草基数低,尤其是杂草稻少等优势,成为上海光明种业有限公司在外域稻种最大的扩繁基地。每年,光明种业以每斤高出商品稻0.16元的价格,收购新塘沙公司的稻种。

订单式农业让张士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管上。稻种扩繁,做好人工去杂是关键,在水稻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的三次人工去杂,可以确保杂草稻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稻种收割后,烘干温度大有讲究,适宜的烘干温度可保证稻种发芽率不低于85%。为储存稻种,公司还投入200万元,建成500平方米的仓储塔,仓储能力达1200吨。“今年,公司主要扩繁3个品种,即口感好的南粳5055、产量高的中垦219以及作为储备粮的武运粳31。按照目前长势,公司增收有望,可产稻种1300吨。”张士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