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热带风暴级)的中心已于30日4点30分前后在舟山朱家尖岛登陆,16时40分前后,“竹节草”二次登陆上海市奉贤区沿海,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米/秒)。面对逼近的台风威胁,全市各地各部门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全力做好防汛抗台抢险应急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科学研判强化应急处置
7月30日12时20分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目前,相关防台防汛工作稳步进行。为确保防汛防涝安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台风动向,并采取预降预排措施。28日至30日,调度12个闸站进行排水工作,开闸3潮次,排水量3430.97万立方米,有效降低内河水位。截至目前,内河水位已降至2.93米(安全水位3.18~3.20米)。出动市级巡堤队伍20人,配置4辆巡堤车,分4个组,对178公里江海堤防进行全面巡查。专业抢险队伍共30人随时待命,前置抢险设备包括挖机2台、自卸车8辆、平板车2辆、搅拌车6辆、铲车2辆、移动发电机2台、移动泵车2辆,确保出现险情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处置。备足防汛物资、提升应急能力。储备的5.4万吨防汛块石均前置在沿江闸站及海堤处,已前置1000只编织袋、250平方米土工布、25件救生衣等防汛物资至重点闸站。此外,市级仓库储备防汛编织袋11.8万只、救生衣600件、木材75立方米、土工布0.72万平方米以及应急照明设备2套、应急水泵2台。
市应急管理局加强风情、雨情、水情、险情监测,开展联合会商分析和研判,科学调整灾情预警信息。严密防范暴雨、大风等灾害天气对人身安全、交通运输、设施农业以及户外作业的影响,重点抓好城市和农村危旧房屋以及广告、照明、高空作业等领域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治。强化应急处置,按照相关预案和应急响应要求落实应对措施,做好队伍和应急物资装备等各项准备,确保一旦发生灾害,能够快速启动响应,果断采取措施,有力有序处置。严格落实启东市灾害性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强化脆弱人群避险转移。
受台风“竹节草”影响,截至30日14时,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南阳镇少直,为73.4毫米。全市普遍出现8到9级阵风,沿岸海区出现10级阵风。预计“竹节草”对我市的影响将于明日趋于减弱。为做好此次防台风工作,市气象局迅速进入应急响应状态,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与省、市天气会商,共同研判台风对我市的风雨影响。加密决策气象服务频次,每隔两小时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台风对我市的风雨影响以及未来天气趋势,为防台防汛工作提供气象参考。
■消险除患保障城市运行
为防范大风和暴雨带来的不利影响,市住建局紧急行动,及时关注台风动态,指导督促属地街道和区镇开展排查检查,重点关注危旧房屋,组织人员撤离,针对农村危旧房屋,各区镇共转移230户283人。供水方面共出动巡查人员80余人次、车辆24台次、机械设备16台,排查消除城市工地安全隐患18处,对城区内排水管网、重点路段以及泵闸站进行巡查,及时清理雨水箅子,确保排水管网运行畅通,提升雨水排放效率。通过启东物业服务群向全市物业企业推送台风防范工作安全提示3条,组织2个巡查组对紫薇三村、城河新村、明天广场、万豪花园等15个小区进行防台工作巡查。全市共175个建筑项目,有住宿的项目35个,目前已经撤离1900人左右。全市125台塔吊、90台施工升降机、120台高处作业吊篮,已全部处于停用状态。据统计,30日下午,园林绿化养护共出动243人次,车辆62台次,排查消除隐患树木76棵。检查城市公园内凉亭、游乐、健身、涉水等公共设施和滨水空间区域126处,发现并消除隐患32处。
市城管局启动“白加黑”24小时应急值守模式,针对辖区出现的突发情况,迅速组建防汛应急突击队,在重点区域开展防汛防台作业。全员坚守防汛防台一线,重点加强户外广告、在建工地、临时搭建设施、环卫作业等领域的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采取拆除、整改、加固等措施,确保设施牢固,能够安全抵御台风的影响。环卫工人以“雨”为令,积极开展各项雨天保洁工作,加强低洼地段的路面排查力度,清扫下水井周边的垃圾,确保排水通畅。及时处理路面积水、积泥情况,保障市民安全出行。截至30日10时,共计出动巡查人员618人次、车辆92台次,排查城市管理领域市容方面重要点位407处,排查环卫领域重要点位494处。
为应对恶劣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市公安局闻风而动迅速响应,组织巡防警力深入街头巷尾、企业工地等区域,配合有关部门对辖区在建工地、老旧房屋、高楼幕墙、地下空间、临河临水等重点部门,全面、细致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开展安全防范宣传。同时,针对游艇俱乐部、码头、渔民村等临河临水单位和区域,指令辖区派出所加强船只、码头安全检查,提醒对船舶缆绳再加固,劝导所有渔船靠港、人员上岸,确保台风期间相关船只和人员的安全。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按照防台应急响应要求,全力保通保畅保安全。公路运营加强保障,加强公路下穿段监控,确保排水顺畅。出动人员224人次、车辆35车次,巡查总里程700余公里,处置积水路段8km,检查重点桥梁45座,清理倒伏树木41棵,加固或移除标识标牌3处。在建交通工程及时停工,S335大洋港桥已根据防台预案暂停施工,施工人员150余人均已妥善安置。公共交通实时调整,通往启隆方向的公交线路暂时停运,启东往上海方向班车部分恢复,启东往宁波、舟山方向客运班次暂时停运。
■避险撤离做实安企护民
高新区(近海镇)各条线通力协作,积极开展危旧房屋、新建房屋防汛防台风安全隐患排查及宣传工作,全力以赴守护平安。建设条线对园区所有在建项目进行防汛工作检查,已督促全部项目停止施工,组织在建工地共151人有序撤离。综合执法条线对塘芦港区域养殖户未撤离人员上门做工作,确保“不落一人,安全撤离”。镇水利站组织各村工作人员、网格员对河道、涵管进行拉网式排查,密切关注水位变化,实时记录数据,并对岸堤上排水设施、防护栏等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保障其正常运行。
吕四港镇组织应急抢险队伍,对沿海、渔港以及镇区等地出现的树木倒伏、广告牌损坏、护栏倾倒等及时处置。全面排查辖区内涵闸、坝头坝埂等重点区域,累计打通4个村共30个坝头坝埂,渔业部门做好470艘在港渔船排查。设立45个临时安置点,共转移各类人员1844人。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组建15人巡堤队伍,对海堤沿线进行全方位巡查。台风来临前第一时间多渠道发布预警,组织在港及锚地船舶有序进入安全水域避风,组织各施工项目和码头运营企业对码头大型门机、装卸设备、临时设施、仓库屋顶等进行全面检查和防风加固,督促港口经营企业、施工单位停止户外高空、水上等危险作业,妥善安排人员避险。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港口应急抢险队伍、巡查单位和抢险单位统一待命,随时准备应对突发险情。
30日10点,海工园(寅阳镇)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组织部分民兵预备役人员深入辖区内多家企业,现场督导防台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目前码头上各类大型施工作业设施、施工船舶均被固定牢靠,施工人员全部撤离,供电设备处于断电状态。针对辖区内海工企业众多的特点,海工园(寅阳镇)细化防台防汛各项措施,重点加强部门协同,压实工作责任,夯实应急基础,足额储备防汛抢险物资,组建专业救援力量,严密排查重点部位风险隐患,严格执行全天候应急值守,确保重大汛情第一时间响应、高效处置。
圆陀角旅游度假区按照市防汛Ⅲ级应急响应要求,迅速将指令传达至辖区内各村居及企业单位。仔细排摸应转未转人员,对需要转移的32人进行全部转移。对高空作业设施加强防护,辖区内2个在建建筑工地已停工,现场临时设施已做好加强防护。同时,园区对户外广告牌、店招标牌等高空构筑物排摸,对易碎物进行清理,其余进行加固。及时处置树木隐患及易积易涝点。严格落实全面仔细沿江沿海堤防巡查制度,各巡堤查险人员明晰工作责任,做到对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增加巡检频次。做好防汛防台物资储备,确保数量保障、管理规范、调运快捷。
面对风雨的严峻挑战,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迅速反应,全方位开展人员转移与安全保障工作。自7月29日起,安排工作人员在海堤沿线展开高频次巡逻,密切关注海堤状况。及时关闭黑沙滩下海通道,并通知黑沙滩商户及时撤离,目前所有商户均已安全转移。迅速组织49名工人撤离,并贴心准备生活物资。
■“网格前哨”筑牢基层防线
南城区街道第一时间启动街道Ⅲ级应急响应机制,清点确认抗台物资储备,确认各个部门的应急联络方式,时刻做好应急准备。各社区提前确认集中安置点位,准备好食物、饮用水、药品、手电筒等应急物资,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停水停电情况。充分利用网格做好防台宣传,提醒居民检查家中设施,清理阳台、窗台杂物,检查排水管道,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人人知晓。同时,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进行拉网式排查,发动社区、物业和志愿者联动,对消防通道、广告牌、楼顶太阳能进行全面排查。针对不同社区不同情况,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施工工地、加装电梯施工点位、集中充电装置安装点位等风险提示。
北城区街道迅速行动,全面落实各项预防台风应急举措。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进行全面排查,对已排查出的隐患点进行跟踪复查,确保整改到位。通过社区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网格微信群、微网格楼道群等多种渠道,向居民宣传防汛抗台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提前储备防汛抗台物资,包括沙袋500个、雨衣雨鞋180套、应急照明设备100套、救生衣40套、移动电源24组、各社区物业排水泵29个等物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和雨情、水情变化,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响应,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援。
南阳镇迅速响应,周密部署,确保重点区域人员转移安置、安置点管理、农房隐患排除、值班值守“四个到位”。全面排查危险区域,安全转移57户老旧农房住户共计60人,转移五保户5人、独居户3人,规范启用安置点并储备物资,保障转移人员基本生活。设置安置点、储备物资,成立 30 人民兵应急队伍和各村不少于 10 人抢险救援队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及领导带班制,100余名网格长值守监控,最大限度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网格长通过137个线上网格群广泛预警宣传,线下逐户排查安全隐患,普及避险知识。重点排查71处店招及户外广告等户外设施,及时处理跌落彩钢1处,连夜拆除少直镇区临时菜场的帐篷,通知商户安置妥当。组织7个在建工地停工避险。全面排查河道、涵洞、坝头坝埂,做好农业设施加固等工作,全力保障群众安全。
东海镇聚焦防汛重点领域与重要场所,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全面推进隐患排查治理攻坚行动,力求将各类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阻断在成灾之前。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通过责任清单化压实各级岗位责任,确保第一时间启动响应、高效处置。辖区各村同步激活“村干部+网格员+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防汛抗台应急体系,依托网格化管理实现险情“发现—上报—处置”闭环,让基层防线更具韧性。针对台风易引发的内涝风险,全镇提前对兴垦、共乐、东海镇村等历史易涝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同步核查辖区内堤防、涵闸、涵洞、河道的运行状态。此外,结合前期摸排结果,对各村五保户、独居老人、危房居住人员等重点群体逐一登记造册,明确包保责任人与转移路线,以“一人一策”保障台风期间群众生命安全,切实筑牢全域抗台安全屏障。
合作镇上下闻“风”而动,严阵以待。第一时间召开防台部署会议,构建防汛防台指挥组。会后镇村干部火速下沉一线,通过网格群实现预警信息“户户知、人人晓”。目前,已累计转移危房人员17户27人,完成棚加固、沟渠疏通、农田排涝等。合作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组建应急抢险队24小时待命,建立“邻里守护岗”重点保障独居老人安全,织密防风防汛安全网。
(本报记者 蔡樱子 宋佳琳 王天威 陈冬芷 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