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亩果园里的“样板连”
时间:2025-07-30 A+   A- 举报

本报记者 高思远

七月的风轻拂过近海镇新阳村退役军人创业园,枝头的梨已由青转黄,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创业园负责人、退役老兵陆洪兵站在树下,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托起一颗饱满的果实。“熟了,正是时候。”他眼角漾开的笑纹里,盛满了坚韧与满足。梨子熟了,老兵们用一腔赤诚浇灌出的梦想,也在这片土地上悄然成熟。

时光回溯到5年前,彼时,新阳村退役老兵们的日子尚显清闲。然而,2020年,村党总支和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一声“集结号”,唤醒了他们骨子里的激情与担当。时年69岁,有着47年党龄、5年军龄的陆洪兵如同接受战斗任务般,郑重地立下“军令状”:“我们老兵要二次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这声铿锵的誓言,如同燎原的火种,迅速点燃了单金冲、钱亚冲等30余名退役老兵的热血。他们纷纷掏出积蓄,以每股5000元的方式踊跃入股,硬是凑齐了40万元“冲锋”资金。村里集中流转的137亩土地作为“新战场”,目标清晰而坚定:建立以果蔬为主体,以林下及水面生态畜禽放养为辅助的立体产业模式。

“咱这创业园,骨子里流淌的还是部队的血。”陆洪兵拍着梨树枝干,话语掷地有声。“我们按‘连’建制划分,每片责任田皆有主将镇守,职责分明、纪律严明。”军人的高效作风展露无遗,当年就完成了园区规划、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和围网施工等“基础战役”。一株株黄桃、丰水梨、猕猴桃幼苗被栽下,每一株都像新兵般被编号列队,接受着照料。

然而,创业征途岂能尽是坦途?果树栽下的第一年,连绵阴雨便是一场严峻“初考”。新挖的排水沟渠尚浅,上千棵幼苗在积水中奄奄一息。紧接着,台风裹挟着暴雨悍然来袭,棚舍在狂风中发出撕裂般的哀鸣,2000多只幼禽四处乱窜。危急关头,陆洪兵带着几名体质尚可的老兵,毅然冲进暴雨,用不再年轻的脊背死死顶住那摇晃的棚架。“风刮得人站不住,雨砸脸上生疼。”陆洪兵抹了把脸,仿佛那夜的冰冷雨水仍刺骨地留在脸上。

就在老兵们于风雨泥泞中奋力搏击时,各方“援军”如同及时雨,浸润了这片亟待生长的土地。市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的创业导师们成了“智囊团”,“一带一”精准滴灌;市镇财政投入资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道路、泵站拔地而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送来7万元创业扶持资金,更利用沪启合作之桥,为农副产品拓展销路……

“后方支援强,前线士气就旺。”老兵钱亚冲感慨万千。这份强力支撑,激发了老兵们锐意创新的活力,他们将绿色观光立体农业的蓝图,深深融入脚下的土壤。园内围网分片,鸡鸭鹅如“巡逻兵”般轮岗放养,将害虫杂草化为天然饲料;沿主干道搭起钢架观景连廊,两侧猕猴桃藤蔓缠绕,编织出生态与美的双重图景;近10亩横河水域成为鱼蟹虾的“深蓝阵地”。

天道酬勤,更酬赤子之心。如今漫步园中,钢架长廊绿意流淌,黄桃林下鸡鸭巡弋除草,横河水波潋滟处鱼蟹悠然潜游,一幅动静相宜、生机蓬勃的立体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当过兵的人,骨头里刻着责任。我们搞农业,要对得起这片土地,对得起大家的信任。”陆洪兵语气坚定。

今夏,“喜之乐”梨率先压弯枝头,八月黄桃也将晕染绯红,丰水梨紧随其后酝酿甘甜,散养家禽和水产品早已成为市场欢迎的抢手货。股东石云飞目光灼灼规划未来:“下阶段我们准备引进新优品种,逐步替代附加值低的树苗。利用一两年时间,把这里打造成真正的果园‘样板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