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竣工投产 订单接到手软
时间:2025-06-30 A+   A- 举报

本报记者 潘瑾瑾 高思远

6月28日,夏日的热浪席卷着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但比天气更炽热的,是项目建设的澎湃激情。燕达绿色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核心厂房正加速崛起,巨型钢结构骨架节节攀升,勾勒出未来绿色能源装备“超级工厂”的轮廓。

“2024年2月29日在上海签约落笔。”回想起当时和吕四港的合作,燕达(江苏)清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淞历历在目,记忆十分清晰。

燕达绿色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位于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东港池,总投资3.5亿美元,规划用地505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年产20万吨清洁能源模块装置,配套建设1个5万吨泊位码头。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新增应税销售25亿元、税收1.5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强劲引擎。“目前,陆域部分钢结构安装正在进行,计划于2025年底前厂房竣工并开始试生产。”黄淞介绍。

项目厂房高跨设计达45米,远高于国内常规的25米。高跨厂房使得大型海工能源装备的室外总装作业得以“搬进”室内空间。“这意味着,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不再是‘拦路虎’,生产周期也将极大限度降低外力限制。”黄淞解释,室内作业环境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计划可控性,更从根本上降低了高空、露天作业的安全风险,为产品质量和准时交付提供了全天候、高标准的“硬核”保障,这也是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落子吕四港,是燕达对比国内国外很多港口后的最终选择。大型清洁能源装备模块的生产,对厂区规模与深水码头有着严苛要求,而吕四港的独特禀赋,使其成为燕达的理想落子之地。“这里紧邻上海、四面通达,区位优势无可比拟。”黄淞指出,“还有5万吨级深水港,为大型装备模块顺畅出海铺就‘黄金通道’。”不仅如此,周边高端制造、电动工具等供应商的紧密集聚,形成了高效协同、韧性十足的供应链网络,为项目的快速响应和稳定运行提供了强力支撑。

“硬件”拔地而起,园区的“软服务”同样澎湃有力。从项目落地伊始,园区便组建了专业精干的攻坚服务小组,建立周例会、月调度机制,确保问题“事不过夜、高效清零”。在桩基施工许可证办理的关键节点,园区工作人员化身“金牌代办”,带领团队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协调,硬是将常规3~5天的流程压缩至1天完成。黄淞对此深有感触:“园区绘制的‘重大项目攻坚作战图’清晰明确,按节点推进、提前预警、主动服务,让我们倍感安心,投资信心倍增。”

项目基地尚在火热建设中,全球市场的热烈回应已如潮涌来。依托与壳牌、美孚、道达尔等国际能源巨头的长期深度战略合作,燕达早已“未产先热”,订单纷至沓来。“仅壳牌一家,今年我们在手订单就达15亿元,”黄淞信心满满。自春节以来,几乎每周都有国外重要客户亲临建设现场考察,“吕四基地不愁订单!”。

“还没投产就‘欠’了客户的订单,所以现在争分夺秒赶施工,争取在春节前投产。”燕达的目光已锁定全球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与供应链的核心位置。这里擎起的每一根钢梁,都支撑着高端装备制造向价值链顶端奋力攀登的雄心,也擘画着绿色能源装备未来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