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培养基”孕育高精尖产业
时间:2025-04-25 A+   A- 举报

本报记者 高思远

4月11日,踏入启东芳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恒温培养箱内,成千上万只果蝇正规律振翅。“这些小家伙承载着基因功能研究的核心密码,而我们的使命,就是破译这些密码。”公司首席技术官、北大细胞生物学博士李政一边透过显微镜观察着这些携带特殊基因标记的昆虫,一边介绍。

2013年,李政在北京创立北京芳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攻果蝇基因编辑技术服务。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公司年营业额很快突破500万元。然而,持续攀升的运营成本与科研人才流失问题,逐渐成为发展桎梏。“在北京时,光是每年约20万的租金,就让我们每天都要精打细算。”李政抚着实验台上的显微注射仪感慨道。

2016年,一场生物医药推介会让李政与启东结缘。启东政府诚意满满,当场抛出“创业启动资金+人才购房补贴+税收减免”的政策组合拳,这种“带着方案谈合作”的务实态度,令李政印象深刻。“启东既有大城市的创新基因,又有小城市的宜居品质。”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相对低廉的创业成本,都深深吸引着他。经过多次考察,2019年,李政带领团队落户启东经济开发区,成立启东芳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打造了1500平方米实验基地,总投资1000万元。

在李政眼中,启东是一座务实且重诺的城市。企业成立初期参加创业比赛获得的300余万元奖金全部如期到账;依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公共仪器平台,直接为企业节约200万元创业成本……“这就像为初创企业量身定制‘基因敲入’方案,精准解决技术转化的关键问题。”

“启东的营商环境,堪比精密的基因编辑技术,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李政评价道。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从实验室资质审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开发区提供精准高效、事无巨细的“全流程陪跑”服务。尤其在企业申请专利时,开发区开设绿色通道,让企业一年内就拿下2项核心专利。“政策文本里的每个条款,在这里都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针对生物科技企业“招高端人才难”的痛点,启东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定期组织企业赴外地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提供免费食宿和交通补贴。如今,芳景生物近30人的团队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有2名硕士以上人才正是通过这种“政企联动”模式引入的。

漫步在基因科普长廊,果蝇生命周期展示箱与CRISPR技术原理模型交相辉映。芳景生物开发的生物教学工具盒已走进启东中学、蝶湖中学等多所校园。“我们与下游企业联合开发的生物类教学工具盒,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提升科学素养。”李政展示着学生制作的基因图谱作业,神情中满是欣慰。

在启东“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和政策支持下,芳景生物结出了丰硕果实:先后荣获“启东市东疆英才计划”“东疆创新创业团队”“江苏省双创人才”等多项荣誉,2021年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累计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发明专利3项,另有5项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暮色渐深,实验室恒温培养箱的面板依然闪烁着幽蓝光芒。这些跳动的光点,恰似黄海潮头涌动的创新浪潮。“启东给予的不仅是空间载体,更是敢为人先的创新表达,深耕昆虫基因技术服务,将基因编辑技术延伸至多个领域,这是我们的责任。”在启东这片热土上,李政和他的团队继续书写着“基因剪刀”的篇章。